
中国“磁吸力”将更强 外资加码看好中国市场

不久后,一座投资接近10亿欧元的工厂将在北京亦庄拔地而起。法国赛诺菲集团宣布,在此设立全新的生产基地,创下公司在华最大单笔投资纪录。该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表示,这是一项巨大的投资,是绝对明智的选择。
作为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跨国制药企业,赛诺菲集团坚定看好中国市场长期发展,持续增加在华投资力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正加力开放。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有序开放。
为做好2025年稳外资工作,加大引资稳资力度,国务院印发了“外资24条”和“稳外资20条”。这些政策的一大亮点是扩大开放,从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到制造业,再到生物医药领域,一系列制度安排传递出明确信息:中国有序扩大自主开放。例如,在电信业务对外开放方面,近年来已有2343家外资企业获准在华经营电信业务,为用户带来更多选择和服务。
中国还支持试点地区抓好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领域的开放政策落实,并将适时进一步扩大这些领域的开放试点。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精心设计实施系列活动,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
一个典型案例是上海市中心的百盛购物中心,这家最早落户上海的外资百货商店在合约到期后再次与业主签下15年合约。百盛百货积极续约的原因在于看好中国消费市场,并通过年轻化、个性化升级实现消费空间跃迁。同时,中方提供的租金优惠也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还在不断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和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从2024年起,中国已经实现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清零,这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果。
据统计,在华外资企业贡献了近7%的就业、七分之一的税收、约三分之一的进出口以及二分之一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外资企业分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也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许多外资企业认为,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强大的供应链基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致力于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加快互免签证协定商谈,继续稳妥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口岸签证、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促进人员跨境流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展服务外资企业专项行动,“一对一”走访外资企业,及时了解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深入了解外资企业诉求,有效回应其关切,是提升中国市场吸引力的必要举措。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中国经济基础稳固、优势明显、韧性强、潜力大,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随着“稳外资20条”的落地见效,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将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