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查DeepSeek后质疑医生治疗方案 医患沟通成关键

2月22日,广东一位医学博主“孤芳自赏”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有病人用DeepSeek质疑他的治疗方案,他重新查阅了最新的医疗指南后才发现指南已更新。这篇帖子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评论区里,不少网友表示遇到过类似情况。有人分享说,自己出门诊时给患者解释完病情后,患者拿出DeepSeek的查询结果,发现与医生所说一致,还夸赞医生专业负责。这位网友调侃道,感觉离下岗不远了。
还有一些医生博主也晒出了相似的经历。例如,博主“幻空°”提到,2月16日,他在上班时遇到一名患者拿着DeepSeek给出的治疗灰指甲的处方建议,要求直接开药。他表示,从治疗灰指甲的角度来看,DeepSeek提供的处方是可靠的,但关键在于诊断过程。“幻空°”最终给患者开了药,并在晚上回家后向DeepSeek询问如何应对这种情况。DeepSeek建议主要还是要和患者沟通,告知用药风险。
湖南省医疗保障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互联网医院严禁使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处方。该通知要求互联网医院接入省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并进行电子处方流转,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与患者或家属有效沟通,禁止使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处方。
事实上,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2022年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中已有对人工智能使用的限制规定。例如,医师接诊前需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提供服务,其他人员及人工智能软件不得替代医师。此外,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禁止使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处方。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心脏内科的医生表示,医院医生开处方时不会使用人工智能辅助,购药平台销售处方药时,线上医生会开具电子处方,这些也是由值班医生在线开具的。尽管现在人工智能应用广泛,很多医院也在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生工作,但在开具处方和决定治疗方案方面,仍需由人来决定。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如果个人使用DeepSeek看病出现误诊等情况,DeepSeek无需承担责任,因为其明确告知处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直接诊疗方案。执业药师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辅助开展处方审核及药学服务,但不能完全由人工智能程序替代。因此,医生将DeepSeek给出的处方直接给患者使用,说明医生认可这种治疗方法,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起淮也指出,在我国,医疗处方必须由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开具。如果患者自行按照DeepSeek的建议进行治疗而未经专业医生确认,出现问题时,DeepSeek通常不承担法律责任,患者需自行承担风险。张起淮建议,个人应审慎对待人工智能工具的建议,将其作为参考而非决策依据,身体不适时应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