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石症的高发季来了,符合4个特征要警惕 春天头晕需重视

古语云:“春气者,诸病在头”。春天有一种晕容易发生,发作时天旋地转,让人恶心想吐,甚至无法走路,这便是耳石症。临床数据和医学研究显示,春天尤其是3月份左右是耳石症高发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丁秀勇副主任医师表示,每年3月份前后耳石症患者就诊人数会达到高峰。我国一项针对上海人群的研究也表明,耳石症在12月至次年3月,尤其冬春交替之际,发生率最高。宁夏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任红艳副主任医师指出,入春以来,很多人出现头晕的情况,相关检查显示大部分是因为耳石症引起的。专家分析,这个现象可能与日照时间、激素波动等因素有关。经过一整个冬天,人们接受日晒的时间偏短,体内维生素D含量不足,易引发耳石症。此外,任何能导致耳石脱落的因素,如激素水平变化、血压血脂波动等,都可能诱发耳石症。
医学上,耳石症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引起眩晕的内耳疾病。耳石症导致的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鉴别:一是具有自限性,一周左右可自行缓解,但过程痛苦,外出有跌倒风险;二是每次发作持续几秒或数十秒,很少超过1分钟;三是头一动就晕,比如早晨起床时、半夜翻身时、躺下的一瞬间,抬头低头时出现晕感,头部静止时晕感消失;四是晕的感觉是天旋地转,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走不成路。
耳石的本质是无机碳酸钙结晶,这些小结晶原本粘附在内耳中。疲劳、外伤、内耳缺血、年龄较大、骨质疏松等因素会让这些小结晶脱落,掉到旁边的半规管里。当头位改变时,耳石会在半规管里滚动,产生加速度,导致眩晕。保持头部静止时,耳石随重力掉到最低处便不再滑动,眩晕就会消失。
耳石症是一种良性疾病,一般可自愈,多数人在发病后一周到一个月内眩晕感会自动消失。但耳石症发作时很痛苦,应及时就医,首选眩晕门诊,如果医院没有该门诊,可选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就诊。治疗上,首选耳石手法复位,必要时还可以适当给予药物治疗,如前庭抑制剂及改善循环类药物。通过手法复位,大部分人的眩晕症状会随之消失;也有人复位后仍觉着晕,这是前庭功能尚未完全康复所致,此时的耳石已回归原位,不必紧张,可以适当走动,有助功能康复。
耳石症的发作诱因比较明确,过度劳累、缺少睡眠、高血压、高血脂等均可诱发。预防耳石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过度劳累,合理晒太阳补钙,每天睡够7小时,积极控制相关疾病如梅尼埃病、中耳炎、高血压、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等,并进行前庭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