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主播围猎老年人骗钱:张嘴就是“姐” 情感话术诱导购买

AI主播围猎老年人骗钱,张嘴就是姐!短视频平台正涌现大量AI数字人账号,这些账号通过AI换脸和语音合成技术批量生产内容,用预制话术精准收割中老年人。西装革履的“精英”、温柔知性的“养生专家”、深情款款的“病床孝子”,以情感话术诱导用户购买保健品和理财产品。例如,某账号“王建国弟弟”虚构输液场景,使用“姐姐我憋不住了”等暧昧话术,在橱窗塞满高价蜂胶和磁疗枕。评论区则挤满了老年用户的关切留言。尽管平台已禁止虚拟形象直播带货,但AI生成的养生秘方和情感慰藉视频仍在持续收割银发流量,形成了“起号-养粉-带货-封号”的灰色产业链。
这种现象不是技术创新,而是赛博时代的“情感杀猪盘”。当AI学会叫“姐姐”,算法开始认“爹妈”,这场针对银发族的数字围猎早已突破道德底线。深夜刷着“病床孝子”视频的老人,实际上在虚拟世界寻找现实缺失的情感寄托。子女忙于996的空巢父母和独居失偶的银发群体,就这样被数字皮影戏里的“赛博孝子”乘虚而入。技术本身无罪,但人性不能失守。当数字人张口就是“家人们下单”,当AI眼泪成为流量密码,我们看到的是人性贪婪的赛博变异。这些账号运营者利用算法精准计算老人对健康和陪伴的焦虑值,把孝道伦理明码标价成带货转化率。那些被哄骗购买的磁疗床垫,可能正透支着老人攒了半辈子的养老钱。
虽然腾讯等平台已出手整治,但“封号-换皮-重生”的戏码仍在循环上演。AI生成的养生建议能秒过审核,真实用户的投诉却石沉大海。这种技术防御的双标应停止。建立AI内容数字水印系统,让每个虚拟主播都带着“电子身份证”出场是必要的措施。银发族不应成为流量韭菜。当我们嘲笑老人分不清AI和真人时,是否想过他们可能连弹幕都不会发?这个被数字鸿沟割裂的群体,正在成为技术霸凌的受害者。与其让骗子用AI扮演孝子,不如教会父母使用防骗小程序;与其封禁账号了事,不如在银发内容池设置“数字护老员”。
这场AI围猎暴露的不仅是技术伦理的失控,更是整个社会对老龄群体情感需求的集体漠视。打击数字骗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别让赛博空间的虚假温暖成为照进现实的一记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