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总储蓄56万亿元 位居全球首位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市场普遍预计,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赤字率将在去年3%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财政部主管媒体《中国财政》在一篇题为《对我国当前财政赤字问题的基本认识》的文章中提到,从结构上看,我国中央政府杠杆率较低(不足30%),未来几年中央级财政赤字在力度上仍有空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总储蓄率约为44.3%,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高储蓄率虽然抑制了消费和投资,但为国债发行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和印度等国位居全球总储蓄前十。其中,中国以7.76万亿美元(约56.4万亿元)位居第一;美国以4.84万亿美元位列第二。日本、德国和印度分别位列第三至第五,总储蓄均超过1万亿美元。
总储蓄是一个宏观概念,指的是可支配总收入用于最终消费后的余额,它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举借外债的情况下可用于投资的最大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