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草组解读5%的目标:可以实现,也绝非轻而易举 需艰苦努力支撑

起草组解读5%的目标:可以实现,也绝非轻而易举 需艰苦努力支撑!3月5日上午,国新办举行吹风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表示,5%左右的增长目标符合中国实际和经济发展规律,可以实现,但也需要付出非常艰苦的努力。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为5%左右。沈丹阳解释说,这一目标是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设定的,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与可能。这个目标可能高于国外一些机构的预测,但任何经济预测都是基于一定条件下的推演,预测结果可能会随着环境条件、宏观政策力度和改革举措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从中国发展实践和各国经验来看,能否实现发展目标取决于发展态势、能力条件和支撑政策。沈丹阳认为,综合这些因素,对实现今年的增长目标充满信心。
中国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拓展。尽管面临国际上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自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中国经济明显回升。去年二季度经济增长4.7%,三季度增长4.6%,四季度增长5.4%,全年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今年开年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中国科技火爆出圈,文化旅游消费繁荣活跃,特别是春节期间的文化旅游消费超出预期。近期中国资产价格稳步回升,企业信心持续增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房地产销售量、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数据也印证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中国经济发展累积了许多积极有利条件。国内外多数研究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潜在增长率仍处于5%左右的较高水平。近年来,新产业、新动能快速成长,新能源汽车、光伏、造船等一批产业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爆发式增长,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之前的一些经济下拉因素如房地产,现在也出现了积极变化,对增长的拖累效应逐步减弱。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部署落实落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将进一步激发。
宏观经济政策和各方面政策举措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正持续发挥作用,尤其是今年实施多年未有的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组合,势必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此外,宏观经济政策还留有后手,将会依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