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晓庆靳东古天乐均成AI换脸受害者 明星难逃数字傀儡命运

刘晓庆靳东古天乐均成AI换脸受害者!这年头,明星也难做。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之间成了别人的“数字傀儡”。刘晓庆的遭遇让人感叹科技的双刃剑效应,用好了造福人类,用歪了害人不浅。
3月3日,有网友发现一个名为“晓庆人生”的视频号,用AI技术合成了刘晓庆的形象和声音发布视频。有些视频标注了“AI制作”,有些却没有,真假难辨。刘晓庆本人在社交平台上转发回应:“天哪,这怎么做到的?大家以后不会搞不清楚哪个才是真的我了吧?”
事件回顾显示,有人用AI技术在视频号上假冒刘晓庆。“晓庆人生”这个账号认证主体是广州慈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9条AI合成的刘晓庆形象和声音的视频。部分视频有AI提示,部分没有。刘晓庆表达了担忧,怕大家分不清真假。
现在的问题是:AI合成视频是否构成侵权?法律对此如何界定?律师认为这种行为已经涉及多项侵权,如肖像权、名誉权,甚至可能涉嫌诈骗。目前AI合成音视频侵权还没有参考判例,赔偿金额也没有统一标准。但如果被警告后继续侵权,可能会被加重处罚。
另一个问题是:视频里标注“AI生成”或“剧情演绎”能否免责?律师认为即使标注了这些内容,如果视频侵犯了他人的权利或传播虚假信息,依然构成侵权。这些标注可以减少误导性,但不能完全免责。
刘晓庆的遭遇并非个例。此前,刘德华也被AI伪造视频,甚至被用来宣传电影。类似的谣言也发生在谢霆锋、刀郎、周深等明星身上。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普通人的生活视频也被恶意剪辑、配音,变成了伦理闹剧。早在2月16日,《人民日报》就揭露了AI合成名人音视频的乱象。刘德华的电影公司也紧急发布声明,提醒大家不要上当。
有人说,科技发展太快,法律跟不上。但也有人认为,平台监管不到位,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无论如何,AI技术是工具,关键在于人的使用方式。如果用它来造假、诽谤、侵权,那跟拿刀伤人有什么区别?这种科技进步确实让人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