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劳力士价格暴跌!“绿金迪”跌至约41万元,中产转战黄金了?

二手劳力士价格跳水,“绿金迪”跌至41万,中产投资风向生变?
在通胀压力持续存在的当下,如何让资产保值已成为许多消费者关心的焦点问题。对于不少资深中产而言,财富配置往往讲求多元化,其中黄金和劳力士腕表长期以来被视为硬通货。然而,近期的市场走势却出现了微妙变化——金价持续走高,而曾被誉为“保值神话”的劳力士却在二手市场遭遇大幅贬值,让不少钟表爱好者和投资者措手不及。
二手市场遇冷,劳力士价格大幅下跌
曾几何时,劳力士在二手市场的价格一路飙升,热门款式更是供不应求。然而,近两年来,这一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二手交易市场的价格跳水令人瞠目。以备受追捧的“迪通拿”系列为例,“绿金迪”曾在巅峰时期于二级市场高达120万元,如今已跌至41万元左右;“熊猫迪”从40万元跌至19万元;“五珠链红蓝圈”则从24万元降至不到14万元,跌幅惊人。
更令人关注的是,一些曾长期高于公价的劳力士腕表,如今价格已经跌破原价。例如,“永恒玫瑰金”版本的公价接近27万元,而目前二手市场仅售18万元左右,缩水幅度高达33%。根据统计数据,自2022年3月市场达到顶峰以来,劳力士二手腕表整体价格指数下降近33%,创下四年来的新低。
市场份额下滑,劳力士神话正在动摇?
Chrono24最新数据显示,劳力士在二手腕表市场的占比已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43.9%下降至2024年底的34.2%,降幅接近10%。这一下滑主要受疫情期间投机性购买减少的影响,导致市场价格回落。不过,尽管市场占比下降,劳力士依然是全球二手表市场交易量最高的品牌,依旧领先于欧米茄(10%)、百达翡丽(6.7%)以及卡地亚(5.2%)。
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WatchCharts的数据显示,劳力士热门表款的排队时间已大幅缩短。例如,2023年劳力士潜航者型(Submariner)的排队时间中位数为105天,而到了2024年底缩短至60天;2022年格林尼治型(GMT Master)的排队时间为180天,如今仅需90天即可入手。这意味着,曾经“一表难求”的局面正在改变。
与此同时,2023年春季,劳力士推出了官方认证的二手腕表计划(CPO),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非官方二级市场的销售,也加速了市场的回归理性。
回顾巅峰:曾经的“一表难求”
两三年前,劳力士腕表在市场上的火爆程度令人咋舌。热门款式在专柜的排队等待时间往往以年计算,消费者即便有足够的资金,也未必能买到心仪的表款。一些热门型号,如“黑圈迪通拿”,2022年初的专柜售价为23万元,短短几个月后,二手市场交易价便飙升至32万元,溢价惊人。
摩根士丹利联合Lux Consult发布的2021年瑞士钟表研究报告显示,劳力士当年以550亿元的销售额登顶全球钟表销量冠军,年增长率高达77%,平均每天售出价值1.5亿元的腕表。“即便有钱,也买不到现表”曾是腕表爱好者对劳力士的共识,甚至许多圈外人士也知道,这一品牌的腕表不仅是身份象征,更意味着“买到即升值”。
在当时,劳力士在二级市场的价格涨幅甚至超过了股票、债券、房地产和黄金。一些资深玩家甚至将其视为“另类投资”,认为戴在手上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一种财富的增值载体。“热门款10天内到店无法售卖,想要买到必须搭售一些普通款式才行。”有腕表中介回忆起当年的市场盛况时感叹:“那时候囤货完全不愁卖,市场根本供不应求。”
劳力士遇冷,中产是否转战黄金?
如今,在二手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许多中产阶级的投资策略开始调整。近年来,国际金价一路飙升,成为投资市场的热门选择。部分投资者开始减少对高端腕表的投入,转而关注黄金资产,以求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实现更稳妥的财富保值。
有分析人士指出,劳力士市场的降温,反映出高端消费品市场的一种“理性回归”。过去,由于全球供应链受限,劳力士等奢侈腕表的供应紧张,导致二手市场价格长期高于公价。然而,随着供应恢复和投机性需求下降,腕表价格正在回归合理水平。这一趋势表明,盲目囤积奢侈品进行投资的模式正逐渐失去吸引力,而更具实际价值的资产(如黄金)正在成为新的热门选择。
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追高
劳力士二手市场的下滑,既是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的结果,也说明投机炒作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对于投资者而言,无论是高端腕表还是黄金,最重要的仍然是理性选择,避免盲目跟风。
对于真正喜欢腕表的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回调或许反而是一个好消息——如今,可以以更合理的价格购入心仪的腕表。而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购买劳力士来实现资产保值甚至增值的投资者,则需要重新审视这一策略,以确保自身投资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未来,劳力士是否能重新夺回“保值神器”的地位?中产的投资风向是否会彻底转向黄金?市场仍在变化,唯有理性判断,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投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