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如何抓住机器人产业投资机遇 开启商业化元年

访客 2025-03-12 14:35:29 1091
如何抓住机器人产业投资机遇 开启商业化元年摘要: 如何抓住机器人产业投资机遇!埃隆·马斯克曾预言,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将远远超过人类,达到至少2:1甚至3:1的比例。2025年被行业普遍认为是机器人产业的元年,人形机器人正从概念走向落...

如何抓住机器人产业投资机遇!埃隆·马斯克曾预言,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将远远超过人类,达到至少2:1甚至3:1的比例。2025年被行业普遍认为是机器人产业的元年,人形机器人正从概念走向落地,迎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从工厂生产到智慧物流,从医疗康养到家庭服务,机器人产品层出不穷,各大企业纷纷加速布局,推动行业步入快速增长周期。

如何抓住机器人产业投资机遇 开启商业化元年

国内外的宇树科技、达闼科技、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企业相继推出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并在工业、安防、物流等领域实现初步商业化落地。英伟达、高通等企业的AI计算平台进一步推动机器人智能化,提升决策与交互能力,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随着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扩展以及政策支持加码,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下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赛道。

根据特定场景和用途,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场景(包括汽车、电子、家电、金属制品等),服务机器人主要面向医疗服务、商品配送、公共服务等领域,特种机器人则主要面向深海探测、紧急救援以及消防领域。按照人体形态设计的机器人被称为人形机器人,这是实现具身智能的最佳物理形态之一。由于人类社会的环境和工具大多是围绕双足行走、双手协作的模式设计的,采用人形设计将使得机器人具备强大的泛化能力,方便衔接人类世界的各个应用场景。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导入期,后续将经过多阶段的发展,实现应用场景的扩展和机器人产品的普及。鉴于人工成本的持续攀升,制造业工厂有强烈需求引入人形机器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此外,工厂场景布置标准化程度较高,降低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难度。

我国凭借完善的汽车制造体系和高度成熟的零部件供应链,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研发与实际落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这些产业基础不仅加速了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也为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在减速器、执行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领域的市场份额正快速提升,随着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国内企业有望深度受益。在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共同驱动下,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迈入高速发展期,未来有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在全球机器人产业迈向规模化应用的过程中,宇树科技凭借领先的技术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核心企业之一。2025年前,大部分人可能对这家公司并不熟悉,但最近两个月,宇树科技的相关催化不断:2025年1月28日,公司人形机器人H1在春晚舞台表演节目;2025年2月11日,公司在京东旗舰店上架两款人形机器人产品——Unitree H1和G1;2025年2月14日,公司宣布机器人算法完成重大升级,支持“任意舞蹈任意学”;2025年2月17日,公司创始人王兴兴参与民营企业座谈会。

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成为全球首家实现高性能四足机器人零售化的企业。根据高工机器人数据,2023年以销售台数计算,公司全球市占率为69.75%,以销售金额计算,公司全球市占率为40.65%。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宇树科技专注于消费级产品的落地,追求实现“低成本、高性能”。宇树科技于2024年8月发布的G1产品,最低售价仅为9.9万元。在体型、执行器、灵巧手、传感器等多方面,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与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有一定差别。整体来看,在已发布产品上,宇树科技对于成本、性价比的考量更多,会考虑在一些环节应用成熟度高、价格相对较低的解决方案;一些重要但目前成本较高的零部件,宇树科技通过选配的方式提供给客户。

我国市场上比较主流的机器人指数主要有两只:中证机器人指数和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尽管前十大权重股有较大重叠,但整体来看两只指数的特征有显著差异。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的成分股数量为100个,覆盖范围更广,行业分布也更均衡。根据Wind数据,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的机械设备行业权重占比为52.8%,低于中证机器人指数的58.2%。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的电力设备行业权重占比为10.4%,显著高于中证机器人指数的5.8%。人形机器人等设备的普及将带来巨大的电力消耗需求,同时数据处理、AI计算和感知系统也需要强大的能源支持。因此,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推动电力设备,尤其是储能系统的发展。锂电池储能、直流快充等技术将成为机器人供电解决方案的重要方向,带动储能设备及相关电力技术的创新。

从市值与营收的角度,截至3月7日,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成分股市值中位数是125.32亿元,中证机器人指数成分股市值中位数为110.60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成分股的平均营收为34.06亿元,中证机器人指数成分股的平均营收为29.42亿元。显然,两只指数都偏向中小盘风格,但中证机器人指数成分股的市值更小。相比中证机器人指数,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有自身独特的权重调整规则,增强机器人产业的代表性,降低个股集中度风险,兼顾产业链上下游。

2025年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关键的发展节点,技术突破和量产能力的提升为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未来的市场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看好机器人领域长期发展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关注机器人ETF易方达,把握机器人领域未来发展红利。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