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老公去世视频最后竟是为了卖洗发水 虚假营销引发关注

访客 2025-03-16 11:29:56 3727
老公去世视频最后竟是为了卖洗发水 虚假营销引发关注摘要: 国家网信办自2016年起开展网络清朗行动,多次打击无事实依据抹黑诋毁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等行为。然而,近年来恶意抹黑企业、发布虚假信息的现象屡禁不止,影响...

国家网信办自2016年起开展网络清朗行动,多次打击无事实依据抹黑诋毁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等行为。然而,近年来恶意抹黑企业、发布虚假信息的现象屡禁不止,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老公去世视频最后竟是为了卖洗发水 虚假营销引发关注

在某互联网平台上,一篇讲述家庭趣事的漫画评论区出现了大量针对某品牌手机和电子产品的恶意评论。这些评论与漫画内容毫无关联。企业工作人员梁琦表示,这是一篇描述家庭趣事的帖子,但因为小女儿的名字与公司品牌名相似,导致评论区出现大量对产品进行恶意攻击的评论。经过分析发现,这些评论可能是“机器人水军”的注水行为。这些灰黑产供应商利用爬虫技术或检索工具,在各个平台搜索公司产品名称并进行恶意攻击,每月能检索到上千条类似评论。

除了“机器人水军”,一些“收钱干活”的自媒体也令企业感到困扰。这些被称为“关键消费者”的自媒体通过中间人拿到需要发布的内容稿件,在协商好内容和价格后,在多个平台集中发布。梁琦提到,他们在微信群中找到了付费发稿的证据,这种营销方式让一些KOC(关键意见消费者)针对他们的产品进行宣传。

这些恶意营销方式被统称为“黑公关”。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企业每天都要付出大量的公关成本。公关从业者李方认为,在某些行业中,企业预算可能有10%用于应对“黑公关”。攻击他人的一方往往收益较大,而被攻击的一方所受损失难以挽回。李方指出,“黑公关”不利于行业发展,属于无效消耗,且取证困难,造谣成本低,企业维权难度大。

企业法务工作人员左宏波表示,他们曾多次遭受网络水军攻击,但能立案的线索并不多,调查取证存在很大难度。用民事诉讼方式进行维权时,判赔额度偏低,难以弥补维权成本。如果想用刑事手段打击,公安机关的立案标准较高,取证难度大。

虚假信息不仅扰乱企业正常营商环境,还在一些平台上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促销工具。山东赵先生因家中老人观看这类短视频而上当受骗,他开始收集整理,发现这些短视频都有一样的套路。赵先生发现,这些视频中的当事人虽然不同,但遭遇却惊人一致。剧情采用一波三折的叙事模式,最终目的是为了求关注或带货。

赵先生加入了一个收费98元的微信群,学习如何变网红。群里的“导师”提供了详细的笔记,包括如何打造人设和定位,以及如何通过短视频吸引流量并变现。赵先生发现,短时间内微信群就满员,大量相似的离奇故事在社交短视频平台不断出现。他将这些涉嫌抄袭和利用未成年人带货的视频向平台反映,但处理结果并不理想。

目前,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都有投诉渠道,但在实际操作中,投诉受理时间长,程序繁琐。记者拨打某平台客服电话,客服提示举报维权相关问题可点击短信链接了解。企业工作人员在填写相关信息后进行了投诉,但24小时后该内容依然存在于社交媒体平台上。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不实信息和谣言信息属于违法信息范畴。平台在明知或应知有谣言出现而未采取必要措施时,需承担连带责任。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指出,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这些“泛新闻”博主发布的内容让用户难辨真伪,而人工智能技术降低了虚假信息生产的成本。商业竞争、流量驱动和广告收益促使个人、组织和平台形成“造假到传播,流量到变现”的灰色产业。短期内虚假新闻可能带来流量,但长期来看会对用户使用体验和创作者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