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媒体谈胖猫事件中94.6吨食物被浪费 网络时代的非理性祭奠

访客 2025-03-17 09:20:36 6857
媒体谈胖猫事件中94.6吨食物被浪费 网络时代的非理性祭奠摘要: 2024年4月,湖南小伙“胖猫”在重庆长江大桥跳江身亡。许多网友出于同情,通过外卖平台为其送餐祭奠。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外卖堆满了大桥的行人通道,最终导致94.6吨食物被浪费。其中一...

2024年4月,湖南小伙“胖猫”在重庆长江大桥跳江身亡。许多网友出于同情,通过外卖平台为其送餐祭奠。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外卖堆满了大桥的行人通道,最终导致94.6吨食物被浪费。其中一名网民甚至一次性订购了8000元外卖送上大桥。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网络时代的非理性情绪,还反映出人们对粮食和食物的认知偏差,令人痛心。

媒体谈胖猫事件中94.6吨食物被浪费 网络时代的非理性祭奠

94.6吨食物相当于239.5亩农田上的粮食产量。这些被浪费的食物中,有大量奶茶和汉堡。按照肉蛋奶的粮食转化率,大约3至4斤原粮才能转化成1斤猪肉。这意味着多少亩良田一年的产出、多少农民一年的辛苦都付诸东流。

有人认为点一份外卖寄托哀思不算浪费,有人觉得食物是自己花钱买的,别人无权置喙,还有人认为粮食不值钱,外卖也不贵,用来祭奠一个令人惋惜的生命与浪费无关。然而,对于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吃饱饭可能不再是问题,但丰收在人类历史上从来不是常态。珍惜粮食的教诲写在书上、刷在墙上,这份刻在民族苦难记忆里的经验和教训需要不断强调。

粮食是天,是命,是我们一天都离不开的东西。我们吃饱饭也就是最近40多年的事,这份“吃饱”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对食物的珍惜和敬畏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必须具备的底线思维和危机意识,也是我们民族刻在基因中的品格。

这些年,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紧”字首先体现在物质层面,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但仍需进口补足缺口。作为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土地、水资源和环境容量都很紧张,粮食和产粮资源都要“紧着用”。

“紧”字更体现在精神层面,因为“紧张”粮食,我们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因为“紧张”粮食,我们强化科技支撑,千千万万农业科技工作者联合攻关,为大国粮仓增添底气。最简单也是最难的“紧”,就是“紧张”每一粒碗里的粮食、每一份餐桌上的食物,将节约粮食、敬畏食物当作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人人自律,时时自省。

食物从来都不是一般的商品,浪费食物就是浪费资源,影响别人的生存权。从安全角度讲,粮食是底线安全、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轻视粮食非常危险。从道德层面讲,要形成“浪费粮食是一种不道德”的社会共识,弘扬“惜食有食吃,惜粮有粮用,惜福有福享”的主流价值。从法律层面讲,我国在2021年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法律形式明确反对食物的浪费和挥霍行为。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4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23年约有7.33亿人面临饥饿,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非洲每5人就有1人面临吃饭难题。那些本着善良愿望、将外卖堆满大桥的网民,想一想处于饥饿中的人们和以吨为单位被当作垃圾处理的食物,是否会感到不安?善良如“胖猫”,也一定不希望人们以这种不理性的方式来怀念和祭奠他。

理性与善意不应背道而驰。“胖猫事件”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了互联网时代的群体情绪和情绪支配下的资源浪费之痛。真正的善意需要建立在理性与尊重之上。每一份食物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饱含对劳动者的敬意,关乎国计民生。唯有将节约的意识融入日常,将对粮食的“紧张”刻入心间,方能避免这类浪费之痛,守护来之不易的“人间烟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