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股神”往事:与李嘉诚PK一生 商海传奇终章

2025年3月17日黄昏,香港商界传奇人物、恒基兆业创始人李兆基在家人陪伴下安详离世,享年97岁。这位被尊称为“四叔”的商界巨擘,以敏锐的商业嗅觉、独到的经营策略和回馈社会的赤忱,书写了一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地产神话”。
据恒基兆业地产官网发布的消息,李兆基出殡仪式的举行日期将在家族安排妥当后另行公布。
李兆基的传奇始于广东顺德的金银世家。6岁时他开始学徒生涯,15岁成为掌柜,20岁时带着1000港元独闯香港。他的父亲李介甫经营金铺与银号,这成为李兆基最早的商业学堂。12岁时他就已经会看金、化金、熔金。战乱年代的货币崩盘让他悟透了“实物才是保值最佳办法”的道理,为后来投身地产埋下了伏笔。
50年代初,香港人口激增,李兆基敏锐地嗅到了商机。1958年,他与冯景禧、郭得胜等八人创立了永业公司,并首创“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模式,让普通市民也能圆购房梦。这一创举迅速改写了楼市规则。1973年分家后,李兆基自立门户,在1976年创立恒基兆业。尽管当时香港楼市处于低谷,但李兆基持续看好市场,低成本囤积了许多黄金地段土地,随着楼市回暖,恒基赚得盆满钵满。1988年,恒基顺利借壳上市,1996年市值达到1325亿港元。这一年,李兆基以1270亿的身家登上《福布斯》全球第四富豪,成为亚洲首富。除了问鼎亚洲首富,他还纵横资本市场,被誉为“亚洲股神”。
2004年,75岁的李兆基注资500亿港元成立了兆基财经,三年内将这笔资金翻倍至1200亿港元。随后他在日本股票中进行了精准操作,独创出“一元变八元”的投资理论,先后投资中国网通、中国人寿、中石油等内地企业,获得了丰厚回报。李兆基的成功不仅在于财富增值,更在于他对市场规律的深刻洞察和逆周期操作的胆识。
在香港商界风云变幻的半个世纪里,李兆基与李嘉诚的较量颇具看点。两人同年出生,从携手共创到分庭抗礼,每一次交锋都折射出时代的巨浪。上世纪80年代,两人合作过多个项目,如“沙田第一城”和“中环半山豪宅”。1993年的美丽华酒店大战是两人第一次较量。杨志云去世后,其后人准备卖掉公司。李嘉诚计划收购并重组美丽华,但杨秉正不愿意祖业被分拆,于是找到李兆基请求收购。最终,李兆基同意收购,而李嘉诚则放弃了收购计划。这场收购战持续数月,李嘉诚损失超过150亿港元。
1994年底,两人在香港新界、马鞍山开发大型楼盘,展开价格战。最终,李兆基表示不会再减价对撼,商战告一段落。1996年,李兆基连续两年蝉联亚洲首富,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资产缩水,李嘉诚因抄底欧洲避开了危机,成为香港首富。直到2018年,李兆基才以2150亿的身家再度成为香港首富。2018年3月16日,李嘉诚宣布退休一年后,李兆基也正式宣布退休。
在商场之外,李兆基是一名慈善家。早在1978年,他就捐资180万元扩建顺德华侨中学。此后数十年,他的教育捐赠版图不断扩展。1994年,他斥资5亿港元兴建仁安医院;2009年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各捐2亿元支持科技大楼与人文学苑建设。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捐款近6亿元。2005年,他发起“温暖工程百万农民培训计划”,投入3.3亿元联合政府资金,在内地培训100万农民富余劳动力和1万名乡村医生。他认为做慈善也要讲究效率,教育培养人才的回报和效率最大。
2019年退休后,李兆基将市值超5000亿港元的恒基兆业交棒次子李家诚,并安排长子李家杰负责内地业务,完成平稳的代际交替。此后,他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专注于休养。虽然远离商场,但他的慈善事业并未停歇。2023年内地洪灾时,他通过基金会捐款2000万元。2024年,他将私人持有的香港山顶白加道豪宅捐作公益用途,完成了人生最后一场“土地交易”。这位办公室吃盒饭、穿旧西装的千亿富豪用一生诠释了“勤俭立业”与“社会责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