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钓上来一条开口求人放生的鱼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险酿大祸

钓上来一条开口求人放生的鱼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险酿大祸。3月16日,湖南湘潭一位钓鱼爱好者在湘江边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放生记”。一条看似普通的大号“白条鱼”让他差点成了“法制新闻”的主角。
当天下午,湘潭钓友@Lcx像往常一样在湘江边甩竿,没多久就拉上来一条体长近40厘米的“白条鱼”。这条鱼越看越不对劲:通体银白如刀,身形细长似箭,鱼嘴椭圆略带尖锐,最关键的是鱼鳍呈橘黄色,与常见的白条鱼完全不一样。博主想起钓鱼圈流行的一句话“长得怪判得快,长得丑判得久”,心里直打鼓,担心这鱼可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立刻掏出手机拍照上网查,结果发现这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鳤鱼。资料显示,鳤鱼曾被认为区域性灭绝,近年来才在长江流域零星现身。博主吓得手一抖,差点把手机掉进水里,如果带回家后果不堪设想。
视频中,博主一边念叨“对不住对不住”,一边哆嗦着把鱼放回江里。放生后他还心有余悸:“我这辈子钓过几十斤的鱤鱼,没想到差点栽在一条小鱼手里!” 鳤鱼,江湖人称“麦秆刁”,外形酷似鱤鱼,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物种。它体长如筒,银背蓝身,尾鳍分叉如燕尾,游起来像一道闪电。这种鱼曾是长江流域的常客,因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一度消失十余年。2020年长江禁渔后,鳤鱼从鄱阳湖低调回归,并一路逆流而上,2025年现身湘江。科学家推测,这与禁渔后小型鱼类数量暴增有关。如今,鳤鱼的活动范围已从江西赣江扩展到湖南湘江,成为长江生态复苏的活体指标。
然而,鳤鱼的生存依然脆弱。它必须洄游到江河急流中繁殖,稍有环境干扰就可能绝后。更尴尬的是,它和鱤鱼这对“撞脸兄弟”常被混淆——后者能长到上百斤,而鳤鱼最大不过20公斤,性情温和得多。
视频发布后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江西一位网友表示,这确实是鳤鱼,嘴巴和鲤鱼相似,鱤鱼则和草鱼相似。山东一位网友学鱼的口吻说道,这是鳤鱼放过了你。广东一位网友则建议下次拍视频时要展示周围环境。博主回应说,真要问起来,可以带他们去现场看看。
从外观上看,白条、鳤鱼、鱤鱼三者长得像,命运却天差地别。白条是遭人嫌的小杂鱼,鱤鱼是钓鱼人追捧的巨物,而鳤鱼则成了碰不得的高压线。随着长江禁渔推进,长江鱼类种群爆发式增长,胭脂鱼、刀鲚等稀有物种频频误入钓网,是否放生仍依靠钓鱼人的自觉。一位网友评论道,以前总觉得保护动物离我们很远,现在钓条鱼都可能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