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对标小城市建设中心镇,中山重塑镇街格局 提升镇域能级

访客 2025-03-21 14:35:02 6908
对标小城市建设中心镇,中山重塑镇街格局 提升镇域能级摘要: 对标小城市建设中心镇,中山重塑镇街格局 提升镇域能级!中山市近期发布了两份重要文件:《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中山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对标小城市建设中心镇,中山重塑镇街格局 提升镇域能级!中山市近期发布了两份重要文件:《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中山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均强调了镇域提级的重要性。根据《行动方案》,中山将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坦洲、古镇、黄圃、三乡、三角等五个中心镇,提升专业镇的发展能级,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技术创新活跃、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发展样板。

对标小城市建设中心镇,中山重塑镇街格局 提升镇域能级

《规划》提出,中山将构建“1+2+3”全域城镇空间格局,通过提升城镇中心规模能级,发挥其他节点吸纳人口和带动地区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强化镇街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形成片区式、多中心、网络化、集约型的全域城镇空间格局。作为全国为数不多不设县区的“直筒子市”,中山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主战场在镇街,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也在镇街。中山正从能级、空间、体制等维度着手,重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体系,重塑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在“市直管镇”的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下,中山以“一镇一品”的模式孕育了众多经济强镇。但这种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产业发展同质化、传统产业增速放缓等问题。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张紧跟表示,中山需要从全局着眼,绘制一张城市发展新蓝图。破局的关键在于重构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城镇体系,通过镇域空间规划引导“一镇”带动“一片”乃至“一域”。

《规划》还提出构建“市域主中心—片区中心—重点镇”的三级城镇职能结构体系,拉大城市框架,打破镇街主导的发展模式,形成片区发展、多中心的发展架构。中山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李雪欣表示,这一规划可以更大范围统筹整合人力、土地、资金等要素,更好统筹发挥各镇街资源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山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另一痛点是镇街“小马拉大车”。尽管中山积极实施过多轮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强镇面临的“人大衣小”问题。去年,中山市坦洲、古镇、黄圃、三乡、三角五个镇入选广东省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试点名单,为中山镇提升发展能级带来新的契机。《广东省中心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指引(试行)》对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给出了具体指引,如提升产业平台能级、推动园区数字化改造等。

张紧跟认为,中山在“市直管镇”行政架构下发展专业镇经济取得的成绩不容否认,强“市域主中心”和强中心镇的“双强”发展思路是合理的。要真正实现镇街发展能级的提升,必须走好扩权赋能这条路。《行动方案》提出,中山将深化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扩权强镇和强镇扩权改革,持续完善事权下放动态评估调整机制,确保镇街对下放事权接得住、管得好。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红宇认为,中山探索城乡一体规划、推动高质量区域均衡发展的经验,对全省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挥各镇街的比较优势,以更高标准规划建设好中心镇这个重要节点,以强镇带弱镇,以镇街带全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