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四川达州首家“露天食堂”出圈 温暖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访客 2025-03-26 17:34:42 4681
四川达州首家“露天食堂”出圈 温暖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摘要: 3月25日,春日暖阳照耀着四川达州达川区三里坪街道曹家梁社区的“宜美食堂”。上午11点刚过,身着各色工装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陆续赶来,准备提前用餐。这是达州首家由工会参与建设的“露天...

3月25日,春日暖阳照耀着四川达州达川区三里坪街道曹家梁社区的“宜美食堂”。上午11点刚过,身着各色工装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陆续赶来,准备提前用餐。这是达州首家由工会参与建设的“露天食堂”,专门为骑手、清洁工、保安、网约车司机以及众多灵活就业者等提供助餐服务。

四川达州首家“露天食堂”出圈 温暖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11时20分许,食堂开餐。餐盘与碗筷的清脆碰撞声中,黄豆烧肉的酱香混着麻婆豆腐的热气,在阳光下升腾——这是达川区总工会用心用情绘出的“快乐午餐”新图景。附近居民和清洁工、快递员一起排队打餐。

在国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号召下,这座占地不到200平方米的露天食堂成为政策落地的温暖注脚。基层劳动者的胃暖了,心就安了;心安了,城市的脉搏才能跳动得愈发强劲。三荤两素带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只需7元一餐。

正在用餐的快递员张先生掏出工会会员卡笑着说:“以前,我吃饭经常蹲马路牙子,饭菜是早上出门的时候装在保温桶里的。现在可以来吃食堂,三荤两素还带汤,我们这种注册了工会会员的,吃一餐只要7块钱,比原来巴适多了!”

达川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食堂还在试运营阶段,日均接待量约50人次,待正式运营后预计可达100人次以上。接下来,工会将落实好“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用餐补贴”三重保障,让政策的温度真正化作舌尖的温暖。

食堂旁边的工会驿站内,充电桩、医药箱与政策咨询台构成服务闭环。借助工会驿站的辐射带动,“宜美食堂”不仅融合了老年食堂、社区食堂功能,还将拓展“职业技能夜校”和社区工会活动阵地等新功能。工会工作人员解释,这种精细化运营模式正是他们落实国家提升新就业形态服务质效部署的基层实践。

曹家梁社区书记朱雷介绍,下一步,他们还计划打造一面“心声墙”,不仅可以广泛收集关于食堂工作的改进意见,还可以成为政策反馈的神经末梢,将“就餐窗口”打造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改革窗口”。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