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又一跨省地铁,要来了 马鞍山即将实现“地铁梦”

访客 2025-03-26 17:47:50 6726
又一跨省地铁,要来了 马鞍山即将实现“地铁梦”摘要: 又一跨省地铁,要来了 马鞍山即将实现“地铁梦”!早晨乘坐公交到马鞍山东站,安检、刷身份证进站乘坐高铁,最快17分钟抵达南京南站,出站后再乘坐地铁去公司上班,这是许多“住在马鞍山,工...

又一跨省地铁,要来了 马鞍山即将实现“地铁梦”!早晨乘坐公交到马鞍山东站,安检、刷身份证进站乘坐高铁,最快17分钟抵达南京南站,出站后再乘坐地铁去公司上班,这是许多“住在马鞍山,工作在南京”的跨省上班族的日常。除了高铁外,他们即将迎来新的通勤选择——乘坐地铁。

又一跨省地铁,要来了 马鞍山即将实现“地铁梦”

日前,宁马城际铁路(南京地铁S2号线)慈湖站钢结构施工完成,标志着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全线车站主体钢结构全部施工完成,距离全线开通更进一步。这条线路起于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站,最终抵达马鞍山市当涂南站,建成通车后,南京与马鞍山中心城区仅需30分钟即可通达。

目前,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已经完成铺轨,正在进行声屏障设施安装及车站装修装饰等,计划2025年底与南京段同步建成投入使用。届时,马鞍山将成为安徽省第4座通地铁的城市。市民对这条跨省地铁十分关注,希望尽快建成。

作为马鞍山市首条地铁线路,宁马城际铁路(一期)全长54千米,其中南京段26.51千米,马鞍山段27.49千米,共设站16座。马鞍山方面将其定位为“三个工程”:宁马同城化的战略性先导工程、标志性民生工程、全局性“一号工程”。早在2019年,时任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就指出,加快融入对接南京都市圈是马鞍山发展的首要战略,宁马城际铁路是关键项目。

宁马城际铁路建设不仅将缩短两地时空距离,实现点对点直达和上下班通勤,还将加强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速宁马同城化进程。当前,每日从马鞍山东站往来南京的客流约1.2万人次,通过宁马高速往返的车辆约2万辆次。早高峰时段,高铁车票常常一票难求。宁马城际铁路建成后,运营时间与南京地铁基本一致,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可以实现随到随走。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表示,宁马城际铁路通车后将形成公交化运营模式,显著提升通勤效率,使两地居民真正体验到“同城化”的便捷。例如,马鞍山市民可共享南京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而南京的产业和人才也能高效辐射至马鞍山,促进“双城生活”常态化。

地处苏皖交界地带的南京,历史上曾是安徽实际意义上的省会,与安徽多个城市经济联系紧密。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踪家峰提到,马鞍山自隋唐以来就是南京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不断融入南京都市圈。宁马城际铁路的建设标志着马鞍山从融入南京都市圈到融入南京的重要转变。

马鞍山依托“同城效应”,能够无空间成本地借用南京的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高端要素,推动自身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宁马城际铁路的开通,将增强马鞍山的城市对外吸引力,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为其打造“安徽杭嘉湖、长三角白菜心”提供强有力支撑。

然而,马鞍山融入南京也面临挑战。方大春认为,在同城化发展中可能存在资源要素流失的风险,需利用南京高端要素服务马鞍山新材料和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打造行业特色“单项冠军”。具体来说,马鞍山需从产业共生、资源共用、环境共享、理念共通等方面构建深度同城化框架,加强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合作,推动创新体系开放共享,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

成长春建议,马鞍山需依托南京的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资源,主动承接产业链外溢,利用自身钢铁、装备制造基础,与南京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产业形成互补。同时,解决利益分配矛盾、公共服务落差、生态协同治理难题等,推广“飞地经济”模式,引入南京三甲医院分院、重点中学分校等。

近年来,南京积极布局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除宁马城际之外,还有宁滁城际铁路(南京地铁S4号线)、宁扬城际铁路(南京地铁S5号线)。然而,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成员存在交叉重合,如马鞍山、滁州、芜湖等市。踪家峰认为,两个都市圈核心城市近邻吸引强度不同,南京吸引的是马鞍山和滁州,合肥则是肥西区域。核心圈子内部是共生关系,外部是竞争关系。

方大春表示,马鞍山身处宁合双圈腹地,要充分发挥“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推进规划衔接、政策对接、交通共联、产业共融,让马鞍山在宁合双圈中“C位”出彩。成长春提到,南京与合肥都市圈的竞争本质是市场化资源配置与行政区划矛盾的体现,但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合作红利远大于竞争损耗。未来需通过制度性突破将“双圈博弈”转化为“双圈驱动”,使安徽城市从“左右为难”变为“左右逢源”,最终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