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50项食品安全新国家标准发布 覆盖全链条保护消费者

访客 2025-03-27 14:15:22 3185
50项食品安全新国家标准发布 覆盖全链条保护消费者摘要: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规范从过程到产品各环...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规范从过程到产品各环节,对包括特殊疾病患者在内的全人群实施全覆盖保护。

50项食品安全新国家标准发布 覆盖全链条保护消费者

新发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规定了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应当向消费者展示的内容以及各项内容的规范展示要求。新标准将保质期调整为“保质期到期日”,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清晰标示,使保质期信息更直观。此外,新标准还要求食品中的致敏物质必须强制标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中心主任朱蕾表示,新标准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营养健康、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行业生产和提升监管效能等多个层面对食品标签标识进行了升级。

朱蕾指出,通过修改预包装食品定义,新标准扩大了适用范围,保证超市里小包装、散装需要计量称重的食品标签更为规范。对于食品名称的标识要求,要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防止企业通过食品名称虚假标识。

食品营养标签中强制标示的营养素种类将增加糖和饱和脂肪(酸)。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方海琴透露,新标准还要求食品标签上增加“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提示语,有助于消费者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关注盐油糖摄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选购。她强调,过量摄入盐、油、糖与肥胖问题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密切相关。国民营养计划也明确提出了减盐、减油、减糖,在营养标签上把饱和脂肪和糖纳入标识,能更好地指导食物消费,促进远期健康。

此次发布的新标准还包括特殊膳食食品标准3项、食品产品标准4项、生产经营规范标准3项、食品相关产品标准1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8项、检验方法标准29项,以及《生乳》《灭菌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9项标准修改单。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长宫国强表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总量已经达到1660项,涵盖了340个食品类别以及2万多个指标,这些标准体系构成了最严谨的标准,进一步推动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不少预包装食品、饮料、调料都会把“零添加”“零蔗糖”“零防腐剂”等作为宣传重点。此次新发布的标准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室副主任于航宇坦言,部分“0添加”的声称实际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不添加”“零添加”并不意味着食品更安全或具有更高品质,很多预包装食品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吸引购买,但这种声称只是对生产过程的描述,并不完全等同于终端产品配料或成分的含量。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是为了使消费者正确了解食品标签信息,更科学、更自主地选择食品。

于航宇建议,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名称和配料表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例如,酸奶、发酵乳配料表中只可能含有乳和菌种;如果加入了糖、果蔬、谷物、食品添加剂等其他配料,食品名称就一定要以风味发酵乳命名;对于乳含量不足80%的产品,则只能以含乳饮料命名。同时,营养标签可以帮助消费者直观了解食品营养成分。新标准允许企业在正确、规范地在营养成分表中标示营养信息后,采用图形、文字等方式对营养标签进行补充说明,帮助不同人群合理选择、科学购买、健康食用。

在此次发布的新国标中,还包括涉及婴幼儿群体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三项标准。其中,《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新增了脂肪代谢异常配方、防反流配方等6大产品类别,填补国内产品空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李在玲解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是为患有特殊疾病或医学状况的宝宝量身定制的“食品”。这类食品对于罕见病患儿等因疾病等原因不能食用母乳或普通配方食品的婴儿来说,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营养来源。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孙荣甲透露,本次标准修订有利于未来持续提升罕见病群体特医婴儿配方食品的可及性。专家提醒,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在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类别上均与普通食品存在显著差异,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循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