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1年赚2600亿的海尔爆火不只靠老板 天赐流量开启了海尔的疯狂营业之路

访客 2025-03-28 09:09:24 1245
1年赚2600亿的海尔爆火不只靠老板 天赐流量开启了海尔的疯狂营业之路摘要: 在家电行业,海尔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近年来,海尔的业绩持续攀升,2023年创下了2600亿的年收入,这一数字让无数同行瞠目结舌。海尔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创始人张瑞敏的领导和决策,更源于其...

在家电行业,海尔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近年来,海尔的业绩持续攀升,2023年创下了2600亿的年收入,这一数字让无数同行瞠目结舌。海尔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创始人张瑞敏的领导和决策,更源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创新能力以及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

1年赚2600亿的海尔爆火不只靠老板 天赐流量开启了海尔的疯狂营业之路


起初是海尔总裁周云杰跟小米总裁雷军一起参加两会,两人表情反差过大,被网友转发调侃“海尔老总冷如冰箱”,“制冷系总裁”,“海尔老总撞脸结界兽”,就此出圈。




这波天赐流量,开启了海尔的疯狂营业之路。




高管们在社交媒体上集体开号,回应网友调侃的,回应产品疑问的,给三岁萌娃安排送胸针的,《海尔兄弟》都被拉出来上班,高清重制版火速在视频平台上线。




配合的高管,使劲上班的公关,再结合上童年回忆杀的威力,这波海尔成为互联网“大街小巷”的焦点,只能说是意料之中。




对于很多网友来说,提起海尔,可能第一反应是那两个穿着裤衩子的小人以及曾经的家电一哥的名头,现在的海尔已经在逐渐淡出视野,甚至有些“日落西山”的既视感。




但差评君查了查资料才发现,海尔这些年过得比我想象的还滋润。。。





1984年,青岛电冰箱总厂成立,这个名字听起来挺牛,但实际上烂到不行,当年亏损高达147万。




员工上班,早退的,迟到的,赌博的,睡觉的,喝酒的,不干正事就算了,还有在车间随意大小便的。。。




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新上任的厂长张瑞敏,出台了一系列禁令,同时还做了一件狠事:把仓库里76台不合格的冰箱搬了出来,当众让员工用一把大锤全砸掉。




当年的冰箱是跟洗衣机、电视机并称为嫁妆“三大件”的存在,需要凭票证购买,一台卖1760元,等于一名工人两年的收入。




这波操作对于员工的冲击可想而知,生产质量就这样慢慢被抓了起来。




随着当年合资改制的时代浪潮,1985年青岛电冰箱总厂引进了合资伙伴德国利勃海尔,学了一手先进技术,公司第一代商标也就此定了下来:琴岛-利勃海尔”(Qindao-Liebherr)。




琴岛是青岛的别称





所以,黄皮肤和黑头发的琴岛,白皮肤跟金头发的海尔,这对“海尔兄弟”在当时就已初具雏形。




至于为什么当时海尔会有这么前沿的想法嘛,这就要聊到另一部经典动画《铁臂阿童木》了。




《铁臂阿童木》是国内第一部自国外引进的TV动画,由卡西欧公司免费赠送,但作为交换,每集必须捆绑播放卡西欧的广告。




阿童木的形象跟卡西欧手表、计算器、电子琴等产品捆绑,由此为卡西欧带来的广告效益难以估计,这事也在张瑞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而随着技术的引入和管理的严格,1986年海尔的销售量就从1984年的300多万跃升到了8000万,同时,1990年代国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情况下,海尔在1991年合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总厂,成立海尔集团。




总之,不亏了,有钱花了。





1991年,央视播放的《琴岛海尔》组合式冰箱动画广告中,海尔兄弟就大露脸。




同年,《我们爱科学》的少儿期刊中,还出现过琴妹的角色。




1993年,央视《红黄蓝》播出了《宇宙小英雄》。




但是这些动画片投下去,反响跟效果都不够理想,直到1996年《海尔兄弟》诞生。




故事的开篇,智慧老人“点石成金”,用遥控器创造了两个能战胜世间一切灾难的人,是的,

海尔兄弟其实是人造人。。。




因为出生地点是海底,所以叫海尔兄弟。。。




这部动画现在看来可能满满槽点,但在当时,这部以寓教于乐,以科普小知识为主的动画,生动有趣,剧情紧凑,内容涉猎广泛,成为了无数像你我一样的小屁孩的童年回忆。




这也为海尔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毕竟别人广告15秒,海尔广告212集。




因为《海尔兄弟》爆火,甚至一直有人以为是因为《海尔兄弟》走红后,衍生出了海尔这个品牌和海尔冰箱。。。




打这以后,海尔销售额就突飞猛进,2004年,海尔创立20周年,集团全球营业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在当年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海尔的成功,离不开《海尔兄弟》的成功,但更重要的是,海尔一直在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用动画片撬动市场只是其中之一。




在兼并重组被允许后,

海尔专挑那些硬件好,软件差的企业买,他们把这些企业叫“休克鱼”,鱼本身没问题,只是因为管理理念暂时休克。




他们购入了青岛红星电器(当时全国三大洗衣机厂之一)、广东顺德的爱德洗衣机厂、黄山电子公司等多条“休克鱼”。




在张瑞敏看来,这些企业本身设备、技术以及工人的熟练程度都非常靠谱,只要把科学的生产经营管理带过去,就能激活原有的活力,而青岛红星集团在被并购后,引进了海尔的竞价模式,每台5公斤的洗衣机成本降低了15.3元,很快就扭亏为盈。




你想嘛,

这些亏损资产大多是折价出售,如果成功扭亏为盈,就是血赚,而且对于曾经单一生产冰箱的海尔来说,并购其他类目的也是一种快速扩宽品类的方式。




再举个例子,1990年海尔就开始把冰箱出口到德国,1996年在印尼开始建海外工厂,2001年在意大利收购迈尼盖蒂冰箱工厂,2006年,成立高端家电品牌

卡萨帝

,2009年投资新西兰高端白电品牌Fisher&Paykel等等。




就差评君看来啊,这个操作也有点吃“休克鱼”的感觉。。。




Fisher&Paykel在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中资金链断裂,但是本身品牌、技术和市场网络都挺过关,海尔就买下来,然后把自己的优势覆盖过去,

利用这家企业的经验生产符合本土需求的产品




对了,海尔的本地化也做的非常微妙。。。




比如印尼家庭都有室内使用香薰的习惯,AQUA(海尔在印尼的子品牌)空调就自带了香薰模块,安放在滤网上,吹出的空气就自带香味。




在2023年年报里,他们还提到,针对印度的素食消费者推出的侧T冰箱,上市累计销量达3万台,份额第一。。。




全球化、高端化、本土化的招式在现在看来老了一些,但是在当时还挺领先,要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经济体系都是2001年的事儿。




近几年来,

在白电这块,竞争越来越激烈,海尔虽仍是头部,但已充满劲敌。




根据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三家白色家电巨头,上半年营收分别是2172亿、1356亿、997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208亿、104亿、141亿元。




2023年白电三巨头主要财务指标对比





而除了传统家电巨头的围剿外,新型智能家居企业也在发力,


就我周围同事分享的一些主观感受来说,在家居智能化这块,小米能吊打很多传统厂商,那么海尔们的传统护城河还能维持多久,也有待观察。




当然,整体来看,海尔这些年钱没少花也没少赚。




2021年到2025年,海尔在智慧家居、工业互联网以及生物医疗领域疯狂撒币收购。




没错,

现在白电三巨头早就不是纯卖冰箱、空调、彩电的了,他们甚至不完全是卖电器的。。。




以海尔为例,现在官网上突出显示是三大板块。




智慧住居,这个咱们就不多过解释了,现在基于家电起家的大品牌,都在往“全屋定制”结合“智能家居”的场景解决方案上靠。




大健康产业,是海尔最开始向医疗机构和学校提供超低温医用冰柜产品,后来衍生到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用血。




数据经济产业生态,这个概念贼大,目前看来比较集中在工业互联网,大意上就是通过数字化让传统工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至于为啥能干出“印钞机式收购”行为,在这三个大类库库花钱嘛,请看财报:海尔集团2024年收入4016亿元,同比增长8%,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3%。




股票嘛,倒也是稳中向好。




但未来要如何从白热化的竞争里杀出重围,也许海尔也在寻找新的答案。





这次靠CEO爆火出圈,可能就会带来新契机,新思路。




就差评君看来,这次海尔承接流量做的挺成功,飞速造梗,拉CEO拍视频“出道”,响应网友需求,而且,虽然是传统企业出身,但没有传统企业那种严谨严肃、玩不起的感觉。




其实,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海尔的传播一直都挺懂年轻人,蓝V们集体搞事好像总有这小子。。。




有时候,从闷声发大财到炙手可热的明星企业就是需要这么一个契机,一次命运女神的垂青。




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