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制约银发经济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召开,主题为“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3月27日下午,论坛举办了一场关于“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携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题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参与了讨论,并探讨了亚洲银发红利的体现及如何转变思路和政策以更好地释放这一红利。
蔡昉从供给侧、需求侧和现行制度问题三个方面解释了“银发经济”的含义。他指出,在过去的人口红利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使中国在全球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占据了优势。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等问题导致比较优势下降,制造业比重和出口减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面对劳动力供给问题,蔡昉认为银发群体是重要的人力资源。老龄化意味着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更长,经验更丰富,受教育程度也比过去更高,因此可以开发新的经济增长能力。他还强调,应重点培养银发群体的就业技能,提高劳动创造率,推行终身学习。目前,中国的教育曲线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意味着大龄人群的受教育程度较低。
在需求端,蔡昉表示,进入老龄化后,群体的消费能力通常会下降。结合中国“未富先老”的特点,银发经济应着眼于提高银发群体的收入能力和消费能力,解除其后顾之忧,从而促进消费。他认为,尽管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很高,但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相对不足,这限制了老年人的消费意愿和能力,如果不打破这些制约,银发经济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蔡昉还提到,银发经济需要特定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尽管养老保障制度已相对完善,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受益人领取的保障水平远低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这一差距成为制约他们享受银发经济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