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的回应彻底清仓小米 “正常投资操作”

3月28日晚,美的集团披露了2024年度财报,其中一项引发外界广泛关注的动态是:该公司在2024年年底前彻底清仓所持有的小米集团全部股份。根据财报内容,美的在2024年通过出售小米股票套现9.02亿元,宣告其长达近十年的股东身份正式画上句号。
这一操作迅速引起市场热议。毕竟,美的集团自2015年就开始布局对小米的投资,曾一度位列其重要股东名单。回顾历史,美的在2015年末首次披露其对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账面金额达12.73亿元,彼时该笔投资被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美的回应彻底清仓小米
随着小米集团于2018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美的逐步开始减持。2020年,美的大幅减持小米股份,套现约8.77亿元;此后在2021年与2022年暂停操作,直到2023年再次小幅减持,套现近5918万元;至2024年,美的再度大规模出售,套现9.02亿元,完成清仓。累计来看,这笔投资共为美的带来了接近20亿元的现金回笼,成为其资本运作中的一个重要回报项目。
对于此次彻底退出小米股东行列,美的集团方面回应称,此举属于公司正常的投资运作行为,并无特殊原因,更与公司当前的业务发展战略没有直接关联。美的证券事务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只是一次常规的资本动作,不涉及对业务板块的重大调整。公司仍将坚持ToC(面向消费者)与ToB(面向企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然而,尽管官方表态淡化处理,但资本市场与行业观察人士显然有着不同的解读角度。结合近年来小米与美的在多个业务领域的交集及博弈,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美的此次清仓小米股票,很难完全撇清与双方在家电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直接竞争关系。
从家电赛道来看,小米近年来加快了对传统家电市场的渗透力度,其2024年年报披露:小米空调年出货量超过680万台,同比增幅超过50%,其中多个型号在年轻消费群体中销量表现强劲。作为深耕家电产业数十年的传统巨头,美的自然首当其冲成为竞争对象。尤其是在空调、冰箱、洗衣机等核心品类,小米以“互联网+性价比”的打法,对传统品牌形成明显压力。
不仅如此,在新能源车领域,双方的战略路径也开始逐渐交叉。小米于近两年全面进军电动车市场,截至2025年3月,其累计交付新能源汽车已突破20万辆,其中2024年全年交付量为13.5万辆,预计2025年销量将进一步跃升至35万辆,并规划未来几年持续扩张产能和渠道。小米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消费电子品牌,其造车能力也进入了产业落地阶段。
美的虽然并未直接造车,但其年报已明确提出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展开广泛合作。例如,公司目前已与蔚来汽车达成多个维度的合作协议,涵盖热管理、智能制造、零部件供应等多个技术链条。作为拥有丰富制造经验与智能设备积累的传统企业,美的在智能驾驶、电池管理、车载空调等领域的布局,也在逐步显现。
可以说,曾经的合作伙伴,如今已在多个赛道擦枪走火。这也不免令市场揣测,美的选择此时彻底退出小米股东行列,是否正是为避免未来在业务、资本层面“双重交集”所带来的战略掣肘。
更深层次看,在“科技制造融合”的大趋势下,美的与小米的分道扬镳,或许也预示着一个产业结构正在加速演变的信号。传统制造巨头不再只是追求稳定的工业产能,而是主动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而曾经的科技新贵也不满足于“轻资产”运营,而是正逐步渗透到“重资产”制造领域。
如今,资本关系上的“脱钩”,是否也为彼此日后的正面交锋释放了更多空间?这将是未来几年值得观察的重要看点。
无论如何,从投资回报角度而言,美的此次清仓小米股票可谓“功成身退”;而从产业生态演进的角度看,这背后却是两个巨头从“互补协作”走向“业务正面碰撞”的现实写照。未来,谁能在家电与智能制造领域赢得更大的市场话语权,谁能在新能源车配套产业链中抢占先机,还需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