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又一皮肤学级护肤品公司冲刺IPO

访客 2025-04-28 14:57:53 47956
又一皮肤学级护肤品公司冲刺IPO摘要: 又一皮肤学级护肤品企业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击。近日,德镁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德镁医药”)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据了解,德镁医药2024年营收超过6亿元。另外,该公...

又一皮肤学级护肤品企业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击。

近日,德镁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德镁医药”)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据了解,德镁医药2024年营收超过6亿元。另外,该公司于2022年进军皮肤学级护肤品赛道,其相关业务收入在公司占比已经超过10%。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尚无皮肤学级护肤品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这意味着如果德镁医药能够顺利上市,它将在资本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对于整个皮肤学级护肤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市场信号。

2024年营收超6亿,皮肤学级护肤品业务占13%

日前,港交所上市企业康哲药业发布公告,拟将旗下皮肤业务子公司德镁医药股份分拆,并于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公告显示,康哲药业持有德镁医药90.8%的股权,其余9.2%由两家雇员激励平台持有。据了解,此次分拆预计将通过实物分派的方式进行。康哲药业将其所持全部德镁医药股份,按比例无偿分派给现有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德镁医药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专注于皮肤健康的创新型医药企业,致力于提供从预防、治疗到长期护理的皮肤健康综合解决方案。该公司围绕皮肤处方药及皮肤学级护肤品开展研、产、销一体化运营,推出了禾零舒缓系列和喜辽妥壬二酸祛痘系列的皮肤学级护肤品,以及包括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在内的多款皮肤处方药。

从公司财务状况来看,2022年-2024年期间,德镁医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4亿元、4.73亿元和6.18亿元,三年累计营收近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89%,显现出稳健的增长趋势。对于营收的持续增长,德镁医药在招股书中指出,主要得益于皮肤处方药和皮肤学级护肤品销售的提升。

又一皮肤学级护肤品公司冲刺IPO

▍截自德镁医药招股书

不过,在2022年-2024年期间,德镁医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相应的期内年亏损分别为5517.1万元、470.3万元和1.06亿元。对于亏损原因,德镁医药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是由于推广新产品产生了较高的销售开支,以及为扩大产品组合而投入了较高的研发费用。

青眼了解到,在皮肤类药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德镁医药,于2022年以900万元的价格向独立第三方收购了禾零医药广州(有限)公司(下称:禾零医药)60%股份,由此正式进军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

据康哲药业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禾零医药是一家以药学、皮肤美容学和生物学为研发基础,专注于皮肤学级护肤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收购后,德镁医药与禾零医药就皮肤学级护肤品签订了独家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禾零将为德镁医药提供皮肤学级护肤品的研发平台,以研发一系列皮肤学级护肤品,加速该领域产品的品类扩增及迭代。

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2024年期间,德镁医药的皮肤学级护肤品业务收入分别为946.6万元、4774.4万元和8027.5万元,占整体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10.1%和13%,营收和占比在过去3年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又一皮肤学级护肤品公司冲刺IPO

▍截自德镁医药招股书

在招股书中,德镁医药还特意提到,“我们已与包括数家全国顶尖院所达成合作,从循证医学角度验证禾零舒缓系列产品在改善特应性皮炎方面的功效,并有约十篇载有研究成果的论文被全国高水平医学期刊收录。”由此可见,德镁医药对于皮肤学级护肤品业务的重视程度。

皮肤学级护肤品业务今年有望破亿

据德镁医药招股书显示,目前其在皮肤学级护肤品领域,主要有禾零舒缓系列和喜辽妥壬二酸祛痘系列产品,主要针对患有特应性皮炎与寻常痤疮的消费者。

国家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系统显示,禾零医药备案了4款禾零舒缓系列产品和6款喜辽妥壬二酸祛痘系列产品。然而,从备案日期来看,大多数产品的备案时间集中在2022年和2023年,2024年仅有一款产品完成备案,今年尚无产品完成备案。

又一皮肤学级护肤品公司冲刺IPO

▍截自国家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系统

据招股书披露,在2022年-2024年期间,德镁医药主要通过直营与分销的方式在电商平台推广上述系列的皮肤学级护肤品。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推广,也推动了德镁医药在皮肤学级护肤品业绩上的增长。根据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皮肤学级护肤品收入从2023年的4774.4万元增长了68.1%,在2024年达到了8027.5万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商平台销售的提升。

同时,德镁医药在招股书中还表示,已成立新零售业务部门,专注于在线营销及推广皮肤学级护肤品。“该团队负责管理我们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传统电商平台上的旗舰店、品牌建设及运营。我们亦在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电商平台推广渠道,例如小红书和抖音。”

据天猫禾零旗舰店显示,该店铺粉丝达2.22万,包括展示品链接在内共有20款商品链接,产品售价在28.8元-237.8元之间。其中,禾零舒缓保湿修护霜/乳为店铺爆款产品,显示历史成交为5万+件,累计评价超过2000条。

又一皮肤学级护肤品公司冲刺IPO

▍截自天猫禾零旗舰店

此外,据青眼情报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禾零品牌在抖音渠道的年GMV在7.5万-10万之间;截至2025年4月26日,禾零抖音渠道GMV在10万-25万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品牌喜辽妥在抖音的增长更为明显。据青眼情报数据显示,喜辽妥品牌自2024年9月入驻抖音,并于同年10月开始店铺直播,2024年全年GMV在100万-250万之间。

而截至2025年4月26日,喜辽妥在抖音的GMV翻了近10倍,在1000万-2500万之间。其中,喜辽妥壬二酸20%祛痘精华的单链接GMV就在500万-750万之间,同时,该款产品还登上抖音保湿控油霜爆款榜。

又一皮肤学级护肤品公司冲刺IPO

▍截自抖音喜辽妥官方旗舰店

综合来看,德镁医药正积极拓展其皮肤学级护肤品业务在电子商务渠道的版图,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销售成果。结合禾零和喜辽妥两大品牌在电商平台的表现及历史业绩,德镁医药的皮肤学级护肤品业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并在本年度突破亿元业绩大关。

“药”+“妆”成下一个风口?

近些年来,伴随成分党、功效党的崛起,消费者对于护肤品有了更为科学、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护肤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跨界布局至化妆品市场并推出功效护肤品。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化妆品牌将销售渠道伸至药店。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药”+“妆”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呢?

据青眼号外此前不完全梳理发现,自2024年以来,已至少有32家药企注册/备案了化妆品。此外,截至发稿前,青眼以“药业”为关键词在化妆品监管APP中进行搜索,显示有10000条数据与之相关。从中足以看出,跨界布局化妆品赛道的药企数量庞大,所注册和备案的化妆品数量也非常多。

又一皮肤学级护肤品公司冲刺IPO

▍截自化妆品监管APP

对于药企入局美妆,一位不愿具名的药企研发总监表示,“一方面是看中美妆行业的利润高于制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化妆品的质量管理和制药行业在同一个体系下,化妆品备案相比药品申报容易得多,药企转型美妆更迅速。”

另有资深业内人士告诉青眼:“现在入局化妆品包括原料端的药企非常多,业内也感受到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但是化妆品行业属于短平快行业,和做药的长期投入完全不一样,很多跨界的药企一时间也很难转变思维。”

不过,该人士也进一步表示,药企的入局也给化妆品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药企可以入局化妆品,那同样化妆品企业也能与医院、药店建立合作,特别是在当前医美以及医院皮肤科日益受关注的背景下。”

如其所言,近年来化妆品企业加大了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投入。如今年1月,谷雨与新型生物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广东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进行创新型的专业医疗器械产品。

另据青眼不完全梳理发现,截至今年2月,已有超22个美妆品牌推出超40款“械字号”产品,妆企入局“械字号”已成常态。其中,就包括薇诺娜、可复美、敷尔佳、倩碧、曼秀雷敦等国内外品牌推出了如二类、三类械字号的产品。

甚至,将销售渠道拓展至药店、医院在内的OTC渠道,也是化妆品企业的布局重点。如在今年4月,福瑞达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高春明就公开表示,福瑞达将在年内覆盖10个千万级OTC连锁药店,推出100个“妆药食”SKU,以“大融合、大渠道、大渗透”的策略提升线下全域性。

芙清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劳徐欢也在今年4月表示,“芙清将在OTC聚焦专业祛痘,与药店共探一站式解决油痘皮肤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此外,巨子生物、贝泰妮、敷尔佳等化妆品上市企业更是将每年在OTC渠道的扩张成果写进财报中,足以见得化妆品企业对这一渠道的重视。

杭州九洲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齐丽曾公开表示,“药店在美妆产品,尤其是功效性化妆品销售过程中,具有专业背书的优势。未来,美妆产品或可通过与药店合作授权经销、推出OTC渠道定制产品等方式拓宽传统销售渠道。”

另从政策层面来看,尽管我国明确不存在“药妆”产品,但不少地区开始在监管方面做出优化,部分地区甚至出台文件鼓励零售药店经营化妆品。

2024年8月,北京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零售企业规范化管理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明确鼓励药店企业开展多元化服务,提到“加强对重点企业精准服务,充分利用我市化妆品生产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允许药品零售企业在核准的经营面积内依法申请经营化妆品,为顾客提供更加专业化服务。”

综合来看,无论是从“药”到“妆”,还是从“妆”到“药”,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已成为新的行业趋势。然而,无论是药企跨界化妆品行业,还是化妆品企业拓展药店渠道,仍需把握二者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并以此找到市场平衡点,才能更好地顺应发展趋势,实现增长。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