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华人学者再获殊荣

访客 2025-04-30 12:36:26 7678
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华人学者再获殊荣摘要: 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共120名院士和30名外籍院士当选。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的屠呦呦教授当选为外籍院士。截至目前,美国国家科学院共有...

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共120名院士和30名外籍院士当选。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的屠呦呦教授当选为外籍院士。

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华人学者再获殊荣

截至目前,美国国家科学院共有2662名院士和556名外籍院士。该组织成立于1863年,是一个私人非营利性机构,是美国顶尖的科学、工程和医学组织之一。成员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和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被选为院士是对他们在各自领域卓越贡献的认可。美国国家科学院还设有两个重要附属机构:国家工程学院和国家医学院。

此次当选的华人学者还包括张复伦、张逸白、范汕洄、金海翎、林芳华、刘建国、刘军、单舒瓯、沈康和周集中。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出生于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因发现并研发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闻名,曾获多项国际大奖,包括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张复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外科学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工程与假肢中心联合主任。他在破译语音神经密码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曾获多个奖项,包括2015年度Blavatnik全国生命科学桂冠和美国国立卫生院院长创新奖。

张逸白,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在植物受精及细胞极性化生长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过程研究中取得显著成就。她在Nature, Science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得多项荣誉。

范汕洄,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因对辐射制冷研究的贡献而当选。他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习,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金海翎,加州大学河边分校教授,主要研究植物免疫和病原体毒力的分子机制。她曾在多个国际期刊担任主编和编委,并获得多项荣誉。

林芳华,上海纽约大学数学联聘教授、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科学研究所Silver讲席教授。她的研究领域涵盖经典分析和应用分析、偏微分方程等多个领域,并获得多项学术奖项。

刘建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鱼类和野生动物系蕾切尔·卡逊讲席教授,创建并领导国际人类-自然耦合系统研究网,主持完成了多项跨学科综合研究项目。

刘军,哈佛大学统计系教授,对序贯蒙特卡洛和粒子滤波方法做出奠基性贡献,并将贝叶斯模型和MCMC方法成功应用于生物信息学领域。

单舒瓯,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研究细胞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她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美国细胞生物学协会细胞生物学女性青年奖。

沈康,斯坦福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人类脑部及神经系统的发育。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Science等顶级学术刊物上。

周集中,俄克拉荷马大学教授、环境基因研究所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等多个领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