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及关税 特朗普笑称被夸很善良 新重商主义策略全面升级

谈及关税 特朗普笑称被夸很善良 新重商主义策略全面升级。美国政府计划于2025年4月2日推出一系列关税措施,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特朗普称这一天为“解放日”,认为新的关税将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使美国重夺全球竞争优势。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标志着特朗普政府“新重商主义”策略全面升级。此前,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高位,引发全球金融震荡。这两大事件揭示了美国试图通过关税重构国际产业链、通过货币政策维护美元霸权时的内在矛盾。
特朗普将经济安全置于战略核心,其政策既非传统孤立主义,亦非单纯干预主义,而是通过“经济爱国主义”重塑国际权力格局。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三重裂变: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遭遇劳动力短缺困境,科技企业与传统产业的利益分化加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上取得双重优势,迫使欧美重构产业政策;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正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新枢纽,挑战美元结算体系的垄断地位。
文章还揭示了“科技–民粹”联盟正在演变为美国政治的关键变量。特斯拉等科技巨头一方面支持关税政策以挤压中国竞争对手,另一方面通过游说放松移民限制以缓解技术工人短缺。这种矛盾立场反映了美国产业界对“特朗普经济学”的复杂心态:既希望借助国家力量维护优势,又担忧政策不确定性引发市场动荡。
沃尔特·拉塞尔·米德认为,特朗普的经济思维呈现明显的重商主义特征,坚信贸易顺差有利、逆差有害。他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制造实体产品比提供服务或设计产品更具价值。然而,这种重商主义逻辑并非所有人都认同。
当前美国经济战略选择不仅关乎自身利益,更深刻影响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路径。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高关税和强调贸易顺差来鼓励制造业回归,但这一变化并不新鲜。历史上,英美世界从“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转变的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例如,19世纪英国废除《谷物法》,标志着从保护主义向自由贸易的转变。而美国在二战后逐步推行自由化贸易体系,在冷战结束后未能及时调整,导致低成本国家迅速崛起,冲击了美国制造业。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不仅针对中国,还涉及加拿大、日本、欧洲国家等。这些政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对于富裕盟友,特朗普希望通过提高关税来实现对等贸易。而对于贫穷盟友,情况更为复杂,因为这些国家需要经济增长和出口机会。此外,特朗普政府还在国防问题上与盟友争执,使得美国面对的不仅是经济争端,还有普遍的愤怒和两极分化。
关于美元的地位,米德认为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确实赋予美国制裁便利,但也是双刃剑。美元地位是美国实力的结果而非原因。货币政策应服务于整体经济健康,而非孤立追求汇率目标。特朗普政府的经济策略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但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