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后空姐转行殡仪馆工作5年 挑战自我实现价值

范明欣的工作经历可以用“天上地下”来概括。学习空乘专业的她,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航空公司。后来,她却做了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决定,来到八宝山殡仪馆工作。朋友们知道她的选择后,都忍不住惊叹:“厉害!”
在主持清明共祭仪式时,1998年出生的范明欣并不觉得自己的选择有多么惊人。她最初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干一行,行一行”。面试那天,考官也感到诧异,问她能不能在这个行业干长久。她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今年已经是她在八宝山殡仪馆工作的第五个年头。
范明欣认为,考官希望她能给殡葬行业带来一些新的东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来越觉得,这个行业教会了她很多。殡葬行业守护的是生命的最后一程,也是“人生温度计”。在这里,她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了各种人间冷暖。作为接待洽谈中心的一员,范明欣从接听电话开始,灵车接运、告别仪式、骨灰领取,往往全程参与。
在极度悲痛的时候,逝者家属往往搞不清这些事情,所以需要工作人员帮他们做好规划,给出建议。范明欣说,家属这时是无助的,需要有人牵着他们的手,告诉他们下一步该如何做。“而我们要做的,是不推诿。”
殡葬行业工作人员最大的心愿是让逝者家属不留遗憾。因此,他们会考虑很多细节,尽可能满足家属的需求。有的家属希望在火化时将逝者的心爱之物一起火化,但这可能会影响火化时间和骨灰质量。范明欣便建议适量放入一些衣物或一封信,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为老伴去世陷入巨大悲痛。范明欣了解到,老两口生活了36年,感情非常深厚。她建议老人写一封信,随着逝者一起火化。老人解开心结,专程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灵车接运的不仅有年迈的逝者,也有年轻的逝者。范明欣有个习惯,遇到年轻逝者时会格外留意。一次,她接待了一对为女儿料理后事的父母。了解到这位女孩喜欢星空和蝴蝶后,她把这些元素融入了告别仪式的策划案中。家属对这场独一无二的告别仪式非常认可,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有时,殡葬行业也会遇到各种“小插曲”。有一次,一位家属情绪激动地走进接待洽谈中心,把红布包着的骨灰坛摔在咨询台上。听到瓷器破碎的声音,范明欣赶紧出来了解情况。原来,这位家属因过度悲伤导致情绪不稳定。工作人员安慰家属,并找了一个清雅的房间举办了温馨庄重的仪式。仪式结束后,家属的心情逐渐平复,并为刚才的举动表示歉意。这时,范明欣才知道那个摔碎的骨灰坛中并没有骨灰。
范明欣说,从事服务行业,遇到问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虽然不到30岁,但她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能情绪稳定、从容应对。她说这是在之前的工作中练出来的。因为在航空公司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管乘客有什么问题,首先肯定是你的问题。”
范明欣认为,社会对某些行业存在偏见。很多人觉得当空姐就应该漂亮、身材好,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同样地,殡葬行业也没有那么恐怖。因为每一位逝者都有亲人,都是别人的亲人。既然是亲人,那就不必害怕。
在电影《人生大事》中,殡葬行业从业者被称为“种星星的人”。范明欣非常喜欢这个称呼,“我们种下的每一颗星星,都会在天上看着我们。”
生活中的范明欣是个阳光开朗的女孩,她喜欢旅游、花花草草、美食和唱歌,喜欢美好的一切。她开导朋友们,在有限的生命中,一定要珍惜当下,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要想着明天再做,现在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