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蔚来6年累计亏损超800亿 盈利之路迫在眉睫

蔚来6年累计亏损超800亿 盈利之路迫在眉睫!蔚来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展现出一些亮点。全年营收达到657.3亿元,同比增长18.2%。第四季度整车毛利率提升至13.1%,综合毛利率达12.3%,超出市场预期。全年交付了22.2万辆新车,同比增长38.7%。四季度交付了5.28万辆蔚来品牌汽车和1.99万辆乐道品牌汽车,累计交付量同比增长45.2%。
尽管财报中有一些积极的数据,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持续的亏损问题。全年净亏损224亿元,六年累计亏损超过800亿元。即使在表现最好的第四季度,虽然营收同比增长15.2%至197亿元,但单季亏损仍高达71.32亿元,净利润增长幅度为-27.62%。
资本市场对这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并不满意。财报发布后,蔚来美股一度大跌7.43%,最终收盘下跌4.46%。截至4月5日收盘,蔚来美股报收3.46美元/股,总市值72.3亿美元。相比之下,理想和小鹏的市值分别为247亿美元和185亿美元,蔚来的市值在“蔚小理”三家中垫底,差距越来越大。
投资者对蔚来“烧钱换增长”模式表示质疑。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理想、零跑等车企已实现盈利,而蔚来仍在亏损中挣扎。对于蔚来而言,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成功盈利变得越来越紧迫。结合蔚来的亏损速度和现金流来看,时间已经不多。
蔚来在过去六年里每年都有巨额亏损,从2019年到2024年,分别亏损114.1亿、56.11亿、105.7亿、145.6亿、211.5亿和226.6亿,累计亏损869.61亿。横向对比,理想在2023年已成功盈利,而小鹏虽然仍在亏损,但程度明显低于蔚来。
蔚来的亏损与其高端品牌形象有很大关系。为了打造高端品牌形象,蔚来不惜重金投入换电站建设和用户社区运营。截至2024年底,蔚来的换电站数量突破3000座,建成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群的高速换电网络。然而,庞大的换电网络背后是巨大的资金消耗。建设一个换电站的成本大约在150万至300万之间,每个换电站一年可能需要约50万元的运营成本。若以单座换电站50万的运营成本、共有3000座换电站计算,仅一年时间,蔚来在换电站上投入的运营成本就达到15亿。
此外,蔚来的各项开支也非常高。2024年的研发、营销以及营业费用分别为130.4亿、157.4亿和287.8亿,三项费用合计达到575.6亿。相比之下,理想的研发、营销以及营业费用分别为110.7亿、122.3亿和233亿,三项开支都要低于蔚来。小鹏的研发、营销以及营业费用则分别仅为64.57亿、68.71亿和133.3亿。
由于高端品牌形象的制约,蔚来在研发、营销和营业上的开支高于其他车企。尽管蔚来在中高端纯电市场的市占率已经提升到55%,但在30万至40万这一价格区间中,市占率达到68%,但这些高市场占有率并未改变亏损加剧的局面。
意识到情况紧迫,进入2025年后,蔚来开始主动求变,大力度降本增效。李斌透露,从第一季度开始推进研发、供应链、销售服务方面的全面降本,公司大规模推行基本经营单元。第二季度报表上将看到成本端和费用端的改进;第三季度继续深化成本费用控制;有信心实现在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标。
蔚来加速推动CBU(基本经营单元)经营机制的落地,将各个业务模块划分为12个核心经营单元,涵盖研发、市场、生产等关键领域。每个经营单元都将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可量化的投入回报。通过这种方式,蔚来希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确保每个项目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另外,蔚来也在力求提升毛利率。例如,车型平台化降本,零件通用化率提升,蔚来和乐道共用一套座椅骨架平台化,带来了10%的成本下降。硬件降本方面,数据接口统一可以将成本从2000元/车降到1000元/车。自研降本方面,蔚来神玑9031芯片上车可以带来单车1万元的成本下降。按照蔚来的说法,2025年公司有“激进的降本目标”。
结合蔚来的财报,由于持续亏损,蔚来的现金流越来越紧张。截至四季度末,蔚来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87.45%,流动性负债合计高达623.1亿,其中应付账款一项就达到343.9亿。而同期蔚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93.3亿,限制性现金及其他为83.21亿,两项合计为276.51亿,不足以覆盖应付账款。即便不计算负债,蔚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及其他+短期投资”合计也不足400亿,按照目前的亏损现金流仅够维持两年。
过去这些年,一直未能自主“造血”的蔚来依靠融资生存。据资料显示,蔚来成立至今已融资十余起,已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超过1000亿。最近一年来,面对越来越紧张的资金流,蔚来和李斌一直在寻求融资。除了跟宁德时代共建换电站换来了一笔25亿元的融资外,近期还获得了合肥国资的28亿融资。尽管融资能力依旧很强,但获得的融资金额相比过去明显减少。
无论是从行业的竞争格局还是蔚来自身的资金状况来看,加快降本增效、努力实现盈利确实迫在眉睫,留给蔚来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