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寿光惊现“番茄巨无霸” 空中栽培技术引关注

山东寿光惊现“番茄巨无霸” 空中栽培技术引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可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依赖依然存在。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更高的产出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在高附加值蔬菜种植中,“用地少、产量高”成为追求的目标,而传统种植模式已难以进一步突破产量瓶颈。
很多人印象中,番茄植株比较小巧。然而,在2025年4月20日山东寿光举办的菜博会上,一株体型庞大的“番茄树”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并迅速冲上热搜。这棵番茄植株高度超过两米,树冠覆盖面积达到150平方米,年产量高达6000斤,堪称一棵“番茄巨树”。它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体型和产量,还有独特的栽培方式。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株番茄树使用的并非稀有种子,而是常规的优质蔬菜种子。通过整枝修剪、营养调控和环境调节等一系列专业种植技术,使得番茄植株能够实现无限生长,最终长成树状。这种栽培模式被称为“空中栽培”,不仅使番茄产量更高,还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不过,这种看似理想的种植方式目前仍停留在展示阶段,尚未进入大规模应用。原因之一是对环境、空间和技术的要求极高。与普通农户一亩地可以种植几百甚至上千株番茄苗不同,番茄树的单株面积需求非常大,一棵就占据了百余平方米的空间。这意味着,一旦种植失败,损失也会较大。此外,维护这样一株“番茄树”所需的人工和设施成本也远高于传统种植方式。
尽管如此,这种高产番茄树并非毫无实用前景。目前主要是一些农业园区在尝试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展示和科技推广用途。若未来能够在成本控制和技术普及方面取得突破,不排除在特定场景下实现量产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棵番茄树所结出的番茄在口感和品质上与普通番茄没有明显区别,因此在市场消费端并无特别的优势。但它的高产特点以及可持续收获的能力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推广价值。早在2018年,这种番茄树就曾被评为“单株年产量最高的番茄树”,并申请了相关纪录认证。
如今,中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科研人员不仅关注“吃得饱”,更关注“吃得好”和“种得可持续”。高产、高质、省工、省地的栽培模式,能够带动产业链发展,提升农业附加值,也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番茄树”为代表的新型种植技术是农业科技人员对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一种积极探索,体现了现代设施农业的技术潜力。尽管尚未广泛推广,但它为未来农业生产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