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北京一地榜上有名 琉璃河遗址再现辉煌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北京一地榜上有名 琉璃河遗址再现辉煌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4月24日在北京揭晓,其中包括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和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地处大石河北岸,分布范围约5.25平方公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工作,成为目前发掘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西周封国遗址之一。201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启动了新一轮考古工作。勘探面积达80余万平方米,新发掘了外城墙、外城壕、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贵族墓地和平民墓地等重要遗迹。
3000多年前,一位商朝遗贵跟随初代燕侯来到封国参与都城建设。他是极少数掌握书写技能的人,会记录“大事记”。这座都城的内城面积与北海公园相当,当时的新质生产力可以建造如太和殿般宏伟的大型建筑,并能实现“沙土”筑深井。外城墙最宽处有9米,再往外是人工开掘的壕沟,护城河水里偶尔会有几尾鱼。人们会在草木丰茂处饲养黄牛,偶尔还能听到犬吠。这座城吸引了来自河南、陕西的文化人,人口规模可达一两万人。
最近7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通过田野考古、植物考古、冶金考古、陶瓷考古及人类全基因组高分辨率亲缘关系鉴定等科技手段,在琉璃河遗址还原了最早“北京城”的西周初记忆。根据考古发现和天文历法推算,今年恰逢这座城建城3070年。市考古研究院院长郭京宁表示,琉璃河遗址是目前北京地区考古发现最早的城市遗迹。从2019年开始的最新一次考古发掘仍在继续。
2021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作册奂的5件青铜器,其中一句铭文“太保墉燕,延 (wǎn)燕侯宫”实证了北京3000余年的建城史。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在世界城市史研究上具有独特价值。琉璃河内城外北侧、东侧发现了外城壕,使用年代约为西周早期,西周中期前废弃。外城壕西侧及东南侧与大石河滩地相连,已探明长度约1020米,平均宽约7至8米,最深处约2.8米。已找到的外城墙集中在北段,残宽6至9米,位于内城墙以北约350米处。根据这些数据,燕都的范围扩大到约100万平方米。放眼全国已经浮出水面的西周封国遗址,大多见墓不见城,琉璃河遗址靠着内外城墙,站稳最完整诸侯国的地位。
在琉璃河考古现场有一座大型建筑,位于内城北侧,仅存地下基础部分。经测量,其建筑总面积超过2300平方米,规模类似太和殿,推测是宫殿或祭祀场所。这里的井按“千年工程”标准施工,圈口直径约2米的水井,井坑直径达到25米。这种挖井法可能是西周时期华北平原的先民为应对冲积平原粉砂土易垮塌而专门设计的。即使3000多年过去了,井筒依然屹立不倒。考古队员在外城墙发现了“工区”分割线,推测3000多年前的工程也是包干到片,每片都有项目负责人。墙体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版筑”工艺。
琉璃河遗址是燕国始封地。作册奂“大事记”里提到的太保召公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被封初代燕侯。后来,周成王年幼继位,召公作为三公之一,常年留在“首都”办公,他的儿子克成了燕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克盉、克罍1986年在琉璃河遗址出土,记录了燕侯克的存在。不过,燕国派出荆轲刺秦王时,国都已经从琉璃河迁到了河北易县。新勘探出近10座带墓道的大型墓葬,明确了燕侯家族墓地所在。结合以往发现,共发现带有斜角墓道的墓葬4座、中字形墓葬4座,甲字形墓葬9座,可辨识出至少4代燕侯家族。由这些墓葬可以大致推断琉璃河遗址作为燕都的延续时间,为填补燕侯世系空白提供重要考古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