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月球科研站进展如何 多国合作稳步推进

4月24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到来。国家航天局宣布,计划于2029年前后发射的嫦娥八号将开放200千克载荷资源用于国际合作,并与之前的嫦娥七号任务共同开展科学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验证试验,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
国际月球科研站一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4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开发者会议上,多国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该科研站未来的合作模式与协同发展路径。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由我国倡议发起、多国参与建设的项目,位于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以“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宗旨。该科研站是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具备地月往返、能源供应、中枢控制、通信导航、月面科考和地面支持等能力,持续开展科学探测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前沿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的综合性科学和技术活动。
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计划分两步进行:2035年前完成基本型建设,2045年前完成拓展型建设。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都是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的内容,目前研制进展顺利。后续将与合作国家共同商量推进。目前,我国与合作国家确定了科学实验、资源开发等五大科学目标。实现这些目标还需“地月往返”等配套技术验证。若顺利完成,将为全世界提供一批宝贵的科学成果,进一步提升我们对月球的认识和利用水平。
本次国际月球科研站开发者会议旨在推动多项工作。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倡议已得到世界多国响应,1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50多个国际科研机构加入合作。会议通报了进展情况,统一了科学目标认知。各方将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联合论证科学与应用目标,讨论月面选址、科研作业平台初步方案,并确立各自分工。未来,将共同开展工程联合研制、工程和科学搭载、地面设施建设、国际规则制定和人才教育培训等共建活动,共享地面试验设施,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共享科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