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游戏“内鬼”,我两月赚了买房首付

4月21日,米哈游法务部公众号发文称,在起诉蚕豆网前的两年内,该网站及其关联自媒体矩阵账号发布近百条《原神》涉密游戏内容,共涉及16个游戏版本。最终裁定蚕豆网的行为侵犯米哈游的著作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米哈游要求蚕豆网运营方发布声明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33万元。这件事也迅速引起了游戏圈的关注。
这不是米哈游第一次起诉泄密者。去年12月,某博主因侵犯企业商业秘密和著作权,最终判决其赔偿米哈游公司55万元,并公开刊登声明、消除影响。
实际上,这些泄密者在玩家圈里被称为“游戏内鬼”,或者是“舅舅党”。
在游戏行业的舆论场中,“游戏内鬼”始终是个充满撕裂感的存在,因为他们是厂商严防死守的“泄密者”,也是部分玩家暗地追捧的“情报员”,在“最痛恨的叛徒”与“最矛盾的盟友”之间反复横跳。
对游戏厂商而言,他们像蛀虫般啃噬内容保密性,未上线的角色技能、未公开的剧情走向被提前拆解曝光,消解了版本更新的惊喜感;对玩家来说,他们又是行走的“攻略计算器”,新角色强度分析、卡池抽取建议等精准戳中资源规划焦虑。
这种复杂的对冲,在米哈游起诉蚕豆网等标志性事件中尤为刺眼。当游戏开发进入工业化流水线时代,测试服解包、海外剧透站、渐进式爆料等操作形成完整生态,内鬼现象早已不是个案。
游戏内鬼之所以如此猖獗,在游戏行业中屡禁不止,本质上还是其中有利可图,驱使着他们甘愿冒险,踏入这片灰色地带。在利益的诱惑下,他们化身信息掮客,构建起一套隐秘且复杂的盈利体系。
游戏内鬼:自诩游戏世界的“先知”
“我就是‘游戏世界的先知’,为玩家带来超前情报的使者,就是要打破游戏厂商信息垄断、满足玩家对游戏内容渴望的‘正义之士’”,一位原神内鬼Nick告诉Tech星球。
Nick说,获取游戏最新内容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对游戏测试包进行数据解析,从而获取具象化的游戏内容,这在业内被称为解包,这意味着内鬼也是技术内鬼。一般需要通过专业的工具才能解析游戏测试包内的未加密文件,甚至需要通过内存读取技术获取实时运行数据。
以《原神》为例,每当新版本尚在测试阶段,这些内鬼便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在各大平台上疯狂爆料,从新角色的技能特效、外观造型,到新地图的场景布局、怪物分布,甚至细致到剧情的发展脉络,几乎将游戏内容毫无保留地提前呈现给玩家。
他们宣称,自己这样做是为了让玩家能够提前知晓游戏动向,避免在游戏中盲目投入资源,好似真的站在了玩家的立场,为玩家谋福利。
譬如,《原神》即将在下个月发布的5.6版本中的新角色、剧情,从3月中旬就被内鬼们进行了逐一爆料。他们会将解包的信息通过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首发在国外游戏社区中。
Nick解释道,将爆料的主战场放在海外社区,这样做是为了规避风险,为了进一步规避风险,爆料还会采用“关键词替换法”,用英文或符号替代一些字词或话术,比如新游戏角色名丝柯克,会用这三个字的拼音开头的首字母代替为“skk”。
而且,内鬼们会采取“渐进式爆料”,一次放一点消息,一段时间后,再放出一点消息,精准控制信息扩散节奏,借此保障自身的流量热度,聚集更多的粉丝。
除了这种社区传话类的爆料方式外,内鬼们也会在海外搭建剧透《原神》新版本内容的数据库网站,方便玩家查阅。这些网站的流量并不少,因为国内外玩家都是奔着剧透的想法而来,像极了娱乐圈的八卦爆料。据Nick透露,他认识的一个剧透网站,日流量最高可达百万。
除了这些技术内鬼外,还有官方内鬼,字面意思就是官方将新内容故意或直接告诉内鬼们,经由他们之口传播至玩家,这种内鬼也被玩家戏称为“奉旨爆料”的“公公”。譬如,《王者荣耀》新皮肤“赵灵儿”的建模图,在官方发布预热PV(PromotionVideo,宣传视频)前24小时通过某微博大V流出,
当然,还有一些假内鬼,多为营销号,打着爆料的噱头,他们既非通过技术手段窃取情报,也未与厂商达成默契,而是以营销号、自媒体为载体,通过编造、拼接、误导性信息构建 “先知” 人设,形成一条从流量收割到商业变现的完整产业链。
当“剧透”成为一门生意,有人赚下购房首付
在游戏行业的灰色地带,内鬼们构建了一套精密的盈利体系,他们深谙玩家对游戏内容的渴望,将提前泄露的情报转化为真金白银。
游戏内鬼最主要依靠的是通过发布泄密视频,获得内容平台的广告分成与激励。如国内某个《崩坏:星穹铁道》内鬼在B站的“谜语人式爆料”视频,单条播放量破千万,仅B站创作激励就有上万元,而且风险极低。在国内,这也成为内鬼们主要的变现方式。依靠泄密信息带来的大量用户,这样能够迅速建立自己的粉丝流量,1万粉丝最快1个月就能积攒出来。
紧接着,他们会建立自己的专有粉丝群,然后推广游戏周边卖货。《原神》一位内鬼在视频中展示定制鼠标垫、角色手办,并附上专属购买链接,佣金比例达30%。更有甚者,与淘宝商家合作“剧透概念股”,提前泄露新角色外观后,相关Cosplay服装销量暴涨,内鬼从中抽取15%利润。
还有些“奉旨爆料”的内鬼,则会与游戏公司达成合作,成为官方预热版本新内容的“喉舌”。例如,某手游的一款还未曝光的新皮肤,会提前由百万粉丝的UP主泄露实机视频,实为厂商默许的预热手段。此类“官方内鬼”每条爆料可获得数万元以上的报酬,甚至参与皮肤销量分成,收入可达几十万元。
有玩家告诉Tech星球,有UP主曾私底下在其核心粉丝群里透露,靠这种方式两个月就赚了一套购房首付。
另有些内鬼还会将手中的游戏测试服内的游戏账号进行出售或租赁。譬如,《绝区零》首次测试时,某内鬼以3000元/个的价格出售账号。更有甚者,利用技术漏洞批量生成测试账号,通过淘宝店铺“租赁”给玩家,日租金50元/账号,月入可破10万。
当然,最赚钱的当属内鬼在海外搭建剧透数据库网站,通过广告和会员订阅盈利。这类网站日流量可达百万级,站长每月广告收入超10万美元。部分网站还提供付费API接口,供全球游戏攻略APP调用数据,单次调用收费0.01美元,年收益达数百万美元。
游戏厂商、玩家、内鬼,永远的“三角恋”
在游戏行业的生态链中,厂商、玩家与内鬼构成了一种充满张力的三角关系。三者既相互博弈又彼此依存,在知识产权、用户体验与利益驱动的漩涡中,上演着持续不断的 “猫鼠游戏”。
游戏厂商对内鬼的态度,在“严惩”与“利用”之间摇摆。一方面,米哈游、腾讯等头部企业频繁诉诸法律武器:2024年米哈游起诉蚕豆网获赔33万元,2023年《原神》内鬼“Project Celestia”因泄露测试服数据被追究刑事责任,罚款50万元。这些行动旨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版本内容的神秘感与上线时的冲击力,毕竟,玩家对新角色、新剧情的期待感,是驱动游戏营收增长的核心动力。
但另一方面,部分厂商暗中与内鬼达成默契。内鬼们通过“奉旨爆料” ,借“泄密事件”制造话题热度,甚至推动游戏上热搜。这种通过可控的信息泄露,用最小成本引发玩家讨论,同时避免官方直接剧透的生硬感。一位手游运营总监曾在行业论坛透露,“我们允许20%的核心内容被‘意外泄露’,这相当于免费获得了千万级的预热流量。”
然而,这种“奉旨爆料”的“玩火”行为也充满风险。由于提前泄露新角色的完整技能机制,导致角色预告上线时玩家反响平淡,首周卡池流水同比下降15%。厂商不得不加大投入制作 “剧情反转彩蛋”,以挽回体验损失。
玩家对内鬼的态度,堪称互联网时代最典型的“分裂症”。在游戏社区,“内鬼滚出提瓦特” 的口号屡见不鲜,玩家痛斥剧透破坏了探索的乐趣,“辛辛苦苦练了半年的角色,突然被告知下个版本就淘汰,这种落差比失恋还难受。”
然而,部分玩家却喜欢这种提前泄密,一位《原神》玩家坦言:“我每周都要花2小时看内鬼解析,就是为了规划原石怎么抽,否则总觉得会错过最优解。”这种对“超前情报” 的依赖,本质上是游戏工业化带来的副作用,当抽卡养成为核心玩法,玩家不得不依赖数据计算来规避“资源浪费”,内鬼的爆料便成了刚需。
更微妙的是,部分玩家将内鬼视为对抗厂商“信息垄断”的武器。在《绝区零》测试期间,内鬼泄露的“角色平衡性调整”数据,曾引发玩家集体抗议,迫使厂商回滚改动。这种“借内鬼之手倒逼官方”的行为,让内鬼在特定场景下成为玩家的“同盟”。正如玩家社群流传的段子:“内鬼是厂商的敌人,却是平民玩家的攻略组。”
游戏厂商、玩家与内鬼的关系,本质上是商业逻辑、用户心理与人性弱点的交织。厂商需要利润,玩家需要确定性,内鬼需要利益,三者在各自的需求中形成闭环。
正如《原神》提瓦特大陆的剧情永远充满矛盾,现实中的这场博弈也不会有终极答案。或许,正是这种充满张力的关系,推动着行业在争议中不断进化。
*:not([class*="icon"]):not([class*="fa"]):not([class*="logo"]):not([class*="mi"]):not([class*="code"]):not(i){font-family:PingFang SC,Arial,"Material Icons Extended",stonefont,iknow-qb_share_icons,review-iconfont,mui-act-font,fontAwesome,tm-detail-font,office365icons,MWF-MDL2,global-iconfont,"Bowtie" !important;}[class*="code"]{font-family: Consolas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