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学者:一个本科文凭或支撑不了5年 终身学习成关键

访客 2025-04-25 17:39:45 1146
学者:一个本科文凭或支撑不了5年 终身学习成关键摘要: 倪军提到,过去一张本科文凭可以管到退休,但现在能否保证学生在毕业后五年内不被结构性淘汰都成了问题。这位上世纪80年代从上海交大公派出国留学、36岁成为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的学者,近年...

倪军提到,过去一张本科文凭可以管到退休,但现在能否保证学生在毕业后五年内不被结构性淘汰都成了问题。这位上世纪80年代从上海交大公派出国留学、36岁成为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的学者,近年来将事业重心全部放在国内。如今,他是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长特聘顾问、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同时担任宁德时代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制造官和工程制造及研发体系联席总裁。

学者:一个本科文凭或支撑不了5年 终身学习成关键

在上海交大溥渊未来技术学院的院长办公室里,倪军随身携带一本原版书《Outlive》,书内布满划线句,机票做书签,一本书连看两遍,一遍精读,一遍梳理。他认为,时代变化太快,希望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他最近想学健康领域的内容,这与学院的大动作有关。4月17日,依托交大医学院、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全国首个“4+4+X”医工交叉“MD+PhD”双博士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启动,期望培养既能解决医学、工学等重大问题又能引领科技变革的“医师科学家”、“医师工程师”和科技行业领军人才。

作为国内少有的实体化办学的未来技术学院,溥渊未来技术学院自2023年起招募本科生、研究生,启动“溥渊未来学者计划”。倪军强调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础科学的训练以及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他每周一半时间处理学院事务,另一半时间赴宁德时代从事首席制造官工作。

倪军认为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但有两个永恒的主题:地球的健康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学院的专业方向设为“可持续能源”与“健康科学与技术”。

溥渊未来技术学院主要关注两个方向:未来能源和未来健康。这两个领域是多学科大跨度交叉的领域,因此学院的第一个人才培养特色是建立大跨度多学科交叉培养体系。倪军指出,目前大学工程教育存在创新能力欠缺、知识传输忽视能力培养、学科设置过窄等问题。他强调,未来领军人才应具备跨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扎实的基础科学功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了培养这些人才,学院搭建了四大板块的知识体系:基础科学、人文社科、交叉学科和实践创新。基础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抱负;交叉学科面向未来能源或未来健康领域;实践创新则打破传统的教育评估体系,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

产教融合也是溥渊未来技术学院的一大特色。学院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此外,学院还推出了“4+4+X”医工交叉本博贯通“MD+PhD”双博士学位项目,整合人工智能、生物材料、大数据等前沿领域资源,构建全链条的培养体系。

倪军认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是积极的,可以帮助学生无处不在地学习,但也要求学生更加会提问。他强调,传统教育不可取代,但需要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