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L 电视 4 月动作观察:技术普惠与场景创新如何打开新局?

2025年4月,TCL电视在技术研发与市场布局上展现出强烈的战略节奏感。从MiniLED技术迭代到商显场景创新,再到民用市场的价格策略调整,这家面板巨头正以全产业链优势重构行业竞争逻辑。
技术破局:MiniLED的差异化路径
4月9日,TCL在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2025)上推出的第四代液晶电视Q10L,标志着其在MiniLED领域的技术突破进入新阶段。该产品搭载的万象分区技术通过优化控光算法,实现了远超普通分区的精细控光效果,配合蝶翼华曜屏的原生7000:1对比度,在色彩还原和可视角度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一技术革新并非孤立事件——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MiniLED电视销量同比激增520.4%,而TCL以超200万台出货量占据22.6%的市场份额,每卖出2台MiniLED电视就有1台来自TCL。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TCL的技术优势源于其全产业链布局。作为全球唯一拥有MiniLED从芯片到模组完整产业链的品牌,TCL华星的HVA屏与万象分区技术的结合,使T7LPro系列在1056个分区下实现的画质效果可媲美2500级普通分区电视。这种「硬件级控光」能力,让TCL在与OLED的竞争中找到了差异化路径。尽管OLED在柔性显示上仍具优势,但MiniLED凭借大尺寸、高亮度和成本优势,正在改写高端市场格局。2024年MiniLED全球出货量已超越OLED,而TCL的技术下沉策略(如T7L系列叠加国补后55吋仅2799元)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覆盖面。
商显突围: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升级
在4月16-18日的InfoCommChina2025展会上,TCL推出的会议电视和V66N系列会议平板,直击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例如,「AI防眩护眼大师」技术通过AG25%防眩光涂层,有效解决了会议室复杂光线环境下的反光问题,而搭载AI大模型的V66N系列可实时生成会议纪要、翻译多语言,将会议效率提升30%以上。这些产品的背后,是TCL对商显市场的深度理解——根据洛图科技数据,2024年中国商用交互平板市场同比增长25.1%,但行业正从「参数堆砌」转向「体验决策」,用户更关注音视频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TCL在商显领域面临MAXHUB等竞争对手的挑战。MAXHUB同期推出的AI会议解决方案2.0,通过多模态感知和企业知识图谱构建,强化了会议智能体的推理能力。但TCL的优势在于「硬件+软件」的协同创新:其会议平板不仅支持「云、边、端」灵活部署,还通过领效星云平台实现设备全周期管控,在银行、制造业等场景中已落地反诈宣传、PCB板缺陷检测等定制化方案。这种场景化交付能力,使TCL在商显市场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力。
民用市场:高端技术的普惠化
3月30日推出的T7L、Q9L系列持续热销,其核心策略是「高端技术下沉」。以T7LPro为例,搭载的量子点Pro2025技术实现98%DCI-P3色域,配合灵控系统3.0的「零层级交互」,将旗舰配置下放至中端价位。这种策略精准契合了当前消费趋势: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年3月5500元以上高端电视零售额占比达35.7%,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依然较高,国补政策下75英寸及以上大屏销量同比增长24.5%。
TCL的价格策略并非简单「以价换量」。其依托TCL华星的面板产能,通过垂直整合降低成本,同时在85英寸以上超大屏市场密集布局,75/85吋产品线已占总销量的40%。这种「大屏+高画质」组合,既满足了消费升级需求,又避开了与OLED在中小尺寸市场的直接竞争。此外,TCL在墨西哥、越南等地的海外产能布局,帮助其规避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巩固全球市场份额。
行业启示:技术、生态与全球化的战略布局
从4月动作来看,TCL的战略核心在于「技术破局+生态协同+全球化布局」。在技术层面,其持续深耕MiniLED、AI等领域,推出多项行业领先技术;在生态层面,通过领效星云平台连接硬件与服务,构建企业级智能协作生态;在全球化层面,通过海外产能和本地化服务,应对贸易壁垒并拓展新兴市场。
然而,挑战同样存在。京东方A预测,二季度LCD面板采购需求可能降温,价格趋于稳定,这将考验TCL的成本控制能力。同时,MAXHUB等竞争对手在商显领域的AI技术迭代,以及三星、海信在MiniLED和OLED上的双重布局,均可能挤压TCL的市场空间。但正如洛图科技指出,2025年MiniLED电视全球出货量预计增长70.6%,而TCL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和价格策略,有望继续领跑这一赛道。
未来,TCL能否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通过生态整合和全球化运营实现「价值升维」,将成为其持续引领行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