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者:解放军的实力被严重低估 中式武器大放异彩

法国阵风战斗机、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以及以色列无人机在与我国战机的对抗中被击落,这一系列事件检验了中式武器的水平,显示了解放军的实力可能被严重低估。
歼10成功击落了法国阵风战斗机,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斗机也摧毁了俄制S400防空导弹系统。此前,俄制苏30战斗机已被击落。同时,印度的数十架以色列无人机在袭击巴基斯坦时也被击落。巴基斯坦方面还报告称击落了一架印度战机,并俘虏了飞行员。
目前来看,中式武器在印巴冲突中表现出色,这不仅包括直接参战的装备,还包括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的预警机、巡逻机和地面雷达等辅助设备。这些设备在战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军工的技术突破是其表现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歼-10CE装备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拥有1400个T/R组件,探测距离达260公里,远超法国阵风战机的RBE2-AA雷达。这种优势源于华为5G射频技术与军工雷达的深度融合。成都飞机工业集团采用“正向设计-虚拟验证-实战迭代”研发模式,使得枭龙Block3战机从概念设计到量产仅耗时28个月,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巴基斯坦空军的胜利实际上是中国作战体系的成功。ZDK-03预警机通过高速数据链连接歼-10CE、红旗-9BE防空系统与翼龙-2无人机,形成“侦-控-打-评”闭环链路,使战场态势感知延迟压缩至0.3秒。相比之下,印度空军由于法制阵风和俄制苏-30MKI的数据链互不兼容,在电子干扰下难以发挥实力,导致战机尚未抵达理想位置即被锁定击落。
中国将商业领域的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模式引入军事装备研制,如五代机歼-35的软件升级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7天。这种“民用技术军用转化、实战数据驱动进化”的创新生态正在重新定义军事现代化。这场冲突不仅展示了中国军工技术在体系化对抗中的优势,还揭示了军事科技竞争已从单一装备性能比拼转向全产业链生态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