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员工篡改检测数据致企业损失3000万 质检员受贿案告破

访客 2025-05-16 11:28:06 4128
员工篡改检测数据致企业损失3000万 质检员受贿案告破摘要: 员工篡改检测数据致企业损失3000万 质检员受贿案告破!企业产能不断下降,而负责原料质检的质检员却频繁出入高档娱乐场所。5月15日,常熟市公安局通报了一起涉及20人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员工篡改检测数据致企业损失3000万 质检员受贿案告破!企业产能不断下降,而负责原料质检的质检员却频繁出入高档娱乐场所。5月15日,常熟市公安局通报了一起涉及20人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嫌疑人已获刑。

员工篡改检测数据致企业损失3000万 质检员受贿案告破

2024年7月,常熟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徐斌接到某大型金属深加工集团法务部门负责人的报警电话。公司发现一名普通质检员工冷某经常出入高档娱乐场所,其每年10万元的工资难以支持这种奢靡生活,存在收受贿赂的嫌疑。警方立即介入调查。

冷某在公司内部负责煤炭燃料检测前的样品制样工作。煤炭是该集团产品的重要原料,取样和制样是为了检测质量,以便统计符合要求的煤炭数量,也是与供货商结算货款的依据。近期,公司煤炭效能出现问题,高炉的铁水产量从稳定的1.1万吨逐渐减少,有时甚至只有五六千吨。经过全面检测,设备质量和生产流程均未发现问题。

调查中,民警发现该企业采购的煤炭通过船运转驳至码头,使用机器卸货,再运往厂区。运输期间的取样也是通过机器定时抓取不同部位的样品后,由质检部门工作人员送往实验室。整个过程几乎全部通过机械操作。然而,同批次煤炭的两次检测结果并不一致,由质检部门提交至实验室检测合格的煤炭,在生产部门投入高炉前检测却显示不合格。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民警在码头滚动的运输履带上和高炉区即将投入燃烧的原材料里,采集了同一批次的两份样本,并聘请专业质检人员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份样品的含水量数值均不合格,而冷某经手的同批次煤炭检测数据结果却均显示合格。掌握这一关键证据后,警方对该案进行立案,并进一步对冷某及同样有作案嫌疑的同组质检员李某、组长顾某展开深入研判。

办案民警发现,冷某、李某、顾某三人的银行账户时常有现金存入。冷某几乎天天出入娱乐场所,而李某名下房产较多,还购买了多个名牌包包。面对民警的询问,三人矢口否认。最终,通过查获的一包来路不明的现金,民警发现了承运商业务员林某与这笔钱的关系。林某被抓捕归案后,涉案人员冷某、李某和顾某也如实交代了自己收受贿赂的事实。

原来,该公司采购的焦炭、煤炭原料由承运商或供货商承运,根据合同约定,承运费用或货物结算标准与原料水分含量相关。为了确保每次检验结果都符合标准,承运商、供货商的业务员找到冷某等人帮助暗箱操作,起初只是送来几条烟、几瓶酒,后来直接以每船1500-3000元的方式支付好处费。冷某等人会故意挑选水分少的原料取样、制样,或直接更换样品进行化验。

根据冷某等人的供述及进一步研判,发现质检部门涉案人员达10余人。案件成功告破后,公安机关帮助企业挽回了30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近日,此案宣判,冷某、李某、顾某因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分别被判处二年八个月至十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案件侦破后,民警对企业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在取样、制样等关键环节缺少同步录音录像,关键岗位人员多年不流动。为此,办案民警为企业送去了一份《风险提示书》,建议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和“智能化监督机制”。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为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及其他重要岗位员工开展了普法讲座,并通过警企联络群进行了同类风险预警提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