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资产迎来价值重估 外资集体看好

中国资产迎来价值重估 外资集体看好!2025年开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迎来一波“中国热”。多家大型外资银行相继调高对中国股市的评级,并预测中国资产将在未来几年内迎来显著的价值重估。这一现象反映了外资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也凸显了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配置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知名财经作家、眺远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表示,外资投行的评级调整是对中国政策、经济和市场环境变化的积极回应。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政策的积极转向是关键因素。此外,中国股市的估值吸引力也是外资投行看好中国股票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经济前景的改善,长线外资正重新回归中国资产。
过去几年,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国内结构性调整的影响,中国股市表现相对平淡。然而,2025年开年不久,外资机构的乐观情绪显著升温,纷纷上调对中国资产的评级。例如,摩根大通预计,得益于AI技术的发展,中国科技股的涨势将更具持续性,并预期中国股票未来10年至15年的年均回报率为7.8%。高盛亦表示,AI技术的普及将推动中国股票整体盈利每年提升2.5%,并可能吸引超过2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此前对中国股票资产一直持较谨慎观点的摩根士丹利,最新也加入了看多中国股市的行列。汇丰也将中国股票观点从中性上调至偏高。业内人士认为,外资的“集体转向”并非空穴来风。2024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政府加大了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能源等前沿技术的支持力度;在消费领域,通过减税降费、扩大内需等措施,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
高承远表示,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一系列重要经济会议和政策的出台,展现了中国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决心。例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促进消费的政策为市场注入了活力。当前A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股权风险溢价较高,显示出较高的性价比。
国际资本还用实际行动证实对中国市场的看好,纷纷拿出真金白银加码中国资产。根据国际金融协会2月18日发布的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2025年1月中国股票和债券吸纳的外资净流入总和超过了100亿美元。从外资流动来看,2025年春节后海外被动资金整体流入明显。中金公司研报数据显示,2月6日至26日,海外资金流入A股4.76亿美元,主要来自被动资金。
部分海外大型中国股票基金近期披露了2024年12月持仓情况。具体来看,摩根资产管理旗下的JPMorgan Funds-China Fund A在2024年12月加仓了中国平安,加仓幅度高达86.41%。欧洲资管巨头安联投资旗下的一只基金于2024年12月加仓了紫金矿业,加仓幅度为24.69%。英国资产管理巨头施罗德投资旗下的基金2024年12月重点加仓了网易、美团等个股。
值得关注的是,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认为,近期印度市场资金流出加速。不少流出印度市场的资金流入中国市场。瀚亚投资(Eastspring Investments)、英仕曼集团(Man Group)等外资机构近期提高了中国股票仓位,同时降低了印度股票仓位。
2025年,中国资产正迎来一个全新的“价值重估”时期。业内人士认为,外资集体看好不仅是对中国经济韧性的认可,也是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经济转型的深入推进,中国资产有望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研究机构普遍认为,随着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科技成长有望引领本轮中国资产重估。德银发布报告称,2025年将成为全球投资界重新认识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年。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与服务领域持续构建全球性价比与质量的双重优势,中国的颠覆性创新力正重塑产业竞争格局。银河证券认为,在国内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随着新质生产力产业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加速赋能科技型企业,A股市场将迎来结构性估值重塑机会。
民生证券表示,过去美股的上涨存在两大核心驱动因素,一方面来自美股获得了大量避险资金的青睐;另一方面则来自AI产业浪潮中,美股市场上的大型科技股享受了高稀缺性、技术上独特性与垄断性的估值溢价。这两大因素在近期开始出现拐点,一旦未来低成本、高性能的开源大模型普及,美股主导的AI产业链的垄断性叙事和商业逻辑将面对挑战,在AI平权下,其估值溢价也将收敛。A股将从被主导逐步走向以我为主,中国基本面在底部的韧性特征需要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