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分轨不分流 搭建职普融通“立交桥”

推进职普融通是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践中,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大众之间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这主要源于职业教育被普遍视为“低层次”教育、普职分流带来的焦虑以及职普单向流动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建议采取“分轨不分流”的方式,搭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发展的桥梁,提升职业教育在成才就业方面的独特价值。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职普融合发展,各地也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实践,但职业教育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尽管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社会大众依然没有改变对职业教育的看法,认为中职低于普高、职业本科低于普通本科。其次,中考高考压力下的“分流焦虑”依然存在,尽管有缓解措施,但在当前考试选拔模式下,这种焦虑难以根本解决。最后,职普之间的流动主要是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的单向流动,普通高中学生流向中职的情况极为罕见,普通高校学生向高职院校流动也不多见。
为解决这些困境,陈伟志提出了以下建议:完善支撑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体系,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趋势,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鼓励更多高职专科院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优质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并试点开展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建立有别于考试选拔制度的职业教育招生体系,通过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大学学业绩点、技能水平测试和职业倾向测试等多元化方式招生,减轻升学考试压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搭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发展的桥梁,加强职业院校和普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允许学生在不同阶段进行转轨和回流;打造职业教育在成才就业方面的独特优势,引入弹性学习制度,构建与普通教育既区别又相融的成才就业路径,展现职业教育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