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经济学家警告:加征关税推高通胀,祸国殃民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签署了一项关于“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将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明尼苏达大学名誉教授马颂德随后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美国政府此举不仅不利于国家发展,还会给民众带来负担,应当调整策略。
文章分析称,美国政府希望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促使消费者购买本土产品,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种做法难以奏效。以汽车行业为例,美国超过40%的汽车零部件来自进口,因此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不仅无法保护本国制造商,反而会增加其成本压力。福特、通用和特斯拉等企业依赖全球供应链,大规模加征关税最终会导致在美国做生意的成本上升,消费者不得不为此买单。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此次加征关税可能导致美国本土汽车平均售价上涨3000至5000美元,同时影响食品、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和农用设备等行业,使美国家庭支出大幅增加。此外,加征关税还会扰乱市场信号,导致企业和家庭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当前美国通胀水平已经较高,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2.8%,这对许多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股市也受到影响,道琼斯指数自1月以来已下跌约1000点。加拿大和欧盟正在制定反制措施,亚洲供应链也在调整。
文章建议,美国政府应放弃过时手段,采取有效战略。真正的经济增长点在于前沿行业,如人工智能一体化服务、能源创新、基础设施现代化和新一代物流。这些领域需要大量投资,并将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例如,明尼阿波利斯、奥斯汀、波士顿和罗利等城市已经在高温超导输电、数字电网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和工业自动化等方面进行了投资。美国应当加大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港口、道路、数字骨干网和能源网络,并协调贸易、技术和劳动力的发展,制定符合未来趋势的政策。
面对全球经济的快速变化,美国需要因时制宜、精准发力,而不是固守关税壁垒和孤立政策。美国应该通过协作、投资和高瞻远瞩来引领未来发展,而不是被动回应。历史不会因为个体犹豫而停滞,全球经济亦然。共建未来才是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