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理财资金集体加入“稳市”大军 力度史无前例

在一系列稳定市场的措施后,银行理财资金的入市意愿成为关注焦点。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交银理财在内的7家理财机构公开表示将增加ETF投资。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力度前所未有。例如,兴银理财计划用自营资金增持公司含权产品,信银理财则打算通过“固收+多策略多资产”组合配置来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
站在中长期角度来看,理财公司借道ETF布局权益市场是顺应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应对底层资产收益下行的必然选择。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持续优化,也为理财公司配置权益类资产进一步打开了空间。有理财公司在证监会增加银行理财产品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后,正在注册网下投资者,为参与IPO新股网下申购做准备。
4月10日晚,交银理财和徽银理财均宣布已连续增持ETF。中邮理财也表达了对当前市场合理估值的看法,并表示已经增持了权益类指数基金(ETF),后续将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中银理财强调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积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重点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和内需板块。浦银理财同样表示将根据市场情况持续增持ETF,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苏银理财和北银理财则指出A股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将继续加强含ETF在内的指数化投资。
对于此次大规模表态增持ETF的行为,一些股份行理财公司人士认为这是为了稳定资本市场信心。平安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权益市场展望来看,国内股市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短期建议关注内需发力板块以及对美反制的受益板块。
最新披露的基金年报显示,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等机构通过理财产品布局ETF市场,旗下多只理财产品跻身ETF前十大持有人。以易方达恒生科技ETF为例,中邮理财的多款产品持有该ETF份额较大。而招银理财的一款混合类理财计划则是招商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的第一大持有人。
从布局节奏来看,2024年下半年可能是理财公司加大力度配置ETF的拐点。普益标准研究员张璟晗指出,政策、市场环境及ETF的特点满足了客群对波动控制的需求,也是理财公司弥补权益投研短板的重要工具。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9.95万亿元,但权益类资产占比仅2.58%。理财公司通过ETF投资不仅能够分散风险,还能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形成资本与实体经济间的良性循环。
近期,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已有理财公司透露正在注册网下投资者,以便正式参与公司的IPO新股网下申购。这一变化将有助于提高新股配售比例,从而提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