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谈未来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 逆全球化下的新机遇与挑战

近期,美国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实施所谓“对等关税”,加剧了全球贸易摩擦,并在资本市场引发震荡。多位一级市场投资机构人士分析,短期来看,市场对于美国加征关税还处于观望状态。从投资角度来看,会更关注具备平台化或单点技术突破能力的企业,以及能够将中国供应链优势实现各国本地化运营的优秀团队。一些有出海业务的企业由于库存周期的存在,关税变化的影响尚未立即体现,企业通常采取先观察再应对的措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指出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在自然禀赋、人力资源、市场、资金和技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近6883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600亿美元。中美经贸关系不仅对两国意义重大,也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上海某产业资本投资负责人表示,美国加征关税的预期一直存在,逆全球化趋势进入实质阶段,目前实质影响还需看各区域市场的反应。琢石资本合伙人彭松指出,市场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尤其是有海外业务和做跨境生意的企业,因为有短期库存,政策出台后需要一段时间来体现,才能知道后续供应链是否会受到冲击。
就消费领域投资的短期影响,他提到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跨境贸易和库存业务首当其冲,供应链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短期策略趋于保守。此外,关税骤增将冲击电商、渠道商、供应商及消费者,需要一定时间消化成本传导压力。竞争格局分化,高水平团队可通过快速调整在新的变局中抢占优势,而依赖单一市场的企业将面临更大挑战。
千乘资本相关负责人表示,被投企业尚未做出直接应对措施,需要先观望一段时间关税变化是否被美国需求端消化,还是由需求端和供应商分摊,以及整个博弈过程中的需求量变化情况。戈壁创投常务董事及执行董事潘俐文表示,公司所投的一些非跨境电商类项目,由于之前海外布局在东南亚和中东较多,也有一些在欧洲,但美国整体来说比较少,因此短期内对他们的影响不大。
从整个一级市场来看,投资氛围和频次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改善。随着美国所谓“对等关税”逐步落地并可能持续升级,未来持续的影响将更复杂和多样化,在做投资决策时需要考量更多因素。内需驱动型行业和具有技术突破能力的领域将成为新的关注点。中长期来看,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国产替代逻辑将会部分抵消关税带来的冲击。当前投资应重点关注具备平台化或单点技术突破能力的企业,以及深度参与国产化生态建设的科技型企业,这些标的将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获得超额收益。
时代伯乐的观点认为,资本市场将重新估值和定价,这次“中美贸易战”的深刻影响对上市公司极其巨大。随着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全面崛起,加上中国大学培养了大量工程师,几乎是美国的五倍,这将推动中国经济规模效应更加明显,制造业的优势也会更为显著。从中长期来看,建议中国企业强化海外布局,对于有核心供应链优势的企业需加速开拓北美以外市场(如东南亚、中东),降低区域市场风险。不管是头部还是中小企业均应提升全球化能力,通过品牌本地化、自有渠道建设获取增量空间,深入打造本地化运营,在目标市场扎根,构建本土供应链与服务体系,倒逼中国企业练就“多面手”的功力。
琢石资本仍然看好未来十年中国本土消费企业的发展前景,并积极通过投资控股东南亚的线下渠道商、网络服务商企业,找到更多本地化资源,深耕海外“黑土地”,帮助中国出海企业在海外获得更多的边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