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朋友圈保住400亩葡萄藤 团结创造奇迹

一条朋友圈保住400亩葡萄藤 团结创造奇迹。2025年4月12日清晨,天津东丽区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宝玲的朋友圈炸开了锅。“14级大风即将来袭,400亩葡萄棚急需加固!”这条附有现场视频的求助信息,在短短两小时内被转发超过5000次。视频中,冷棚的塑料薄膜在风中猎猎作响,钢架结构发出令人心悸的吱呀声,67个葡萄棚如同飘摇在怒海中的小船。
胡张庄村位于天津东北部,地势开阔无遮挡,素有“风口村”之称。4月11日晚,天津市气象台发布大风红色预警,预计12日白天将出现14级阵风。合作社的种植户们连夜用沙袋压膜、加固地锚,但冷棚的结构缺陷让他们心有余悸——这种钢架薄膜大棚在9级风面前尚可支撑,面对14级强风几乎毫无胜算。种植户王强回忆道:“当时真是急疯了。我们试过用绳子交叉捆绑棚顶,可风一吹绳子就绷断了。”400亩葡萄园承载着全村127户家庭的生计,仅基础设施投入就超过300万元。若大棚倒塌,不仅当年绝收,补种成本也将让多数农户倾家荡产。
杨宝玲的求助信息像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天津农学院研究员田淑芬看到信息后,立即驱车30公里赶到现场。“冷棚的抗风设计存在先天缺陷,必须改变受力结构。”她现场指导农户将原本平行的压膜绳改为“人”字形交叉固定,并在棚顶增设防风网。与此同时,热心网友的建议如潮水般涌来:有农户分享“用废旧轮胎压膜”的土办法,有企业捐赠3000米防风布,甚至有建筑工程师远程设计抗风加固方案。短短4小时内,合作社收到78个电话支招,23家企业表示愿意提供物资支持。
4月12日上午10点,风力逐渐增强至9级。按照田淑芬的方案,300多名村民和志愿者分成10个小组,每组负责6个大棚的加固。他们用钢丝绳替代普通麻绳,在棚顶每隔3米加装三角形支撑件,将大棚的抗风等级提升至12级。村民李红霞说:“当时风大得连站都站不稳,眼睛都睁不开。但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保住葡萄园!”经过6小时奋战,所有大棚完成加固。下午3点,14级阵风裹挟着黄沙袭来,园区内最大风速达37.6米/秒,相当于高铁全速行驶的冲击力。
狂风过后,种植户们冲向葡萄园。奇迹发生了:67个大棚仅有2个轻微受损,400亩葡萄藤在风中傲然挺立。杨宝玲红着眼眶说:“这是科学的胜利,更是团结的胜利。没有朋友圈的力量,我们根本扛不过这一关。”
这场惊心动魄的抗风战役,暴露出农业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数据显示,我国设施农业抗灾能力普遍不足,每年因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超过200亿元。为此,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拓展销售渠道以及加强政策扶持显得尤为重要。胡张庄村的故事,是中国千万农民的缩影。他们用双手守护土地,用智慧对抗天灾,用团结书写奇迹。让更多人看到农民的坚守,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