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南京一项目投千万后遭堵门 应给矛盾一个调解平台

南京浦口永宁街道的“赏花经济”近年来蓬勃发展,万亩油菜花海、四季马拉松、风筝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年游客量增长15%,旅游收入突破亿元。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一个投资近2000万的农文旅项目——蒿子圩华东南山栖地却陷入了困境。
该项目由江苏楠宁溪地公司于2023年初启动,旨在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体。初期进展顺利,包括农田改造、民宿搭建和活动策划等,甚至计划引入非遗手狮舞表演,与永宁的文化特色紧密结合。然而,2024年10月的一场“堵门事件”让项目戛然而止。十几个集装箱横亘在项目入口,社区派人24小时看守,员工进出需报备,运输车辆被拦下检查,游客也被劝离。公司负责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认为他们合法租赁土地,手续齐全,不应被当成“非法入侵者”。
2025年3月,环保部门认定项目位于2019年划定的禁养区,要求立即停止养殖活动。这给项目带来了致命打击,因为生态养殖是其核心卖点之一,散养麻鸭、青虾、稻田鱼等产品曾计划通过直播带货走向全国。如今,这些价值百万的养殖区成了“违规建筑”,前期投入血本无归。
这一系列问题暴露出基层政策传达的漏洞。禁养区划定于2019年,而项目签约在2023年,企业坚称从未被告知此事,社区则反驳规划早已公开。类似情况在永宁并非孤例。2024年某城投公司借“现代农业产业园”之名圈地融资,最终因土地性质争议烂尾。
当地村民对项目的态度也两极分化。一部分人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支持项目推进;另一部分人抱怨补偿款太低、就业机会被外包。集装箱堵门的背后,疑似利益受损村民的集体抗议。相比之下,张圩社区通过“租金+薪金+保障金”模式,成功让村民共享花海经济红利。
此外,永宁街道近年主打“铁路小镇”“四季永宁”等政府主导项目,2023年投资4亿元建设小火车环线、铁路民宿。民营企业想另辟蹊径做“生态养殖+文旅”,反而因不符合主品牌定位遭遇冷遇。一位文旅从业者直言,在这里跟着政策走才能喝到汤,自己创新容易踩雷。
为解决这些问题,浦口区可以借鉴响堂村的“新村民计划”,聘请乡村规划师提前介入项目评估。幸孚村的“三不管”生态农业成功经验在于与村民深度绑定:土地流转给集体、村民参与种植、产品直供景区餐饮。若蒿子圩项目能将部分股权开放给社区或设立村民分红机制,或许能化解对立情绪。
永宁的“赏花经济”已趋饱和,但文化体验仍是蓝海。例如不老村将木版画、活字印刷融入旅游,年收入超360万元。蒿子圩若能转型非遗工坊、农耕研学基地,既能避开禁养区限制,又能与现有项目形成互补。
站在蒿子圩的田埂上,远处张圩社区的油菜花海游人如织,这里的集装箱却锈迹斑斑。同一个街道,两种命运,折射出乡村振兴的复杂生态。政府主导项目自带优势,民营资本却面临诸多挑战。乡村振兴需要包容性生长,永宁街道的繁荣不能只靠政府投资的大项目,还需民营经济的共同繁荣。给创新一点容错空间,给矛盾一个调解平台,或许下一个“网红打卡点”就藏在今天的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