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最新!日本发生1454起网络欺诈案

访客 2025-04-18 14:26:13 6291
最新!日本发生1454起网络欺诈案摘要: 日本发生1454起网络欺诈案。日本金融厅称,日本2月至4月共发生1,454起网络交易欺诈案件,将就网络交易欺诈案件的快速增加举行通报会。日本人,在大家的印象里,大多貌似是“温良恭俭...

日本发生1454起网络欺诈案。日本金融厅称,日本2月至4月共发生1,454起网络交易欺诈案件,将就网络交易欺诈案件的快速增加举行通报会。

最新!日本发生1454起网络欺诈案


日本人,在大家的印象里,大多貌似是“温良恭俭让”。



不过,最近曝出来一个数据,却是吓人一跳:



2023年,日本2023年的网络诈骗案件大增,涉案金额超过455亿日元,比同年的特殊诈骗涉案金额多出约14亿日元,两种诈骗方式合计896亿日元。



要知道日本全国人口也不过1.25亿。



也就是说,2023年平均每个日本国民被骗将近717块钱!



日本的电信诈骗为什么这么疯狂?





日本有个专门的名词:特殊詐欺。



所谓的“特殊詐欺”,主要是通过电话谎称“现金卡被不当使用”、“向您退还保险费”、“家人借钱了”等,从而骗取高额金钱的诈骗。



大体上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电信诈骗。



2023年日本警察厅的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的电信诈骗涉案金额创下近10年来的新高!并且连续2年增加。





在报案的19033起案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受害的比例高达78.16%(14878件)。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曝光的犯罪者中,有2成是未满20岁的“未成年人”。



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被网上招募的“灰色兼职”所吸引,

从而走上不法之路,加入犯罪集团,充当跑腿的马仔。



日本诈骗团伙另一个趋势则是出海!



远赴东南亚,开辟新基地。



2023年,有12个海外诈骗窝点被一窝端,移交日本政府,这些窝点所在地包括菲律宾、柬埔寨、泰国、越南等。



其中深藏菲律宾的“路飞”团伙,是近年来日本最猖狂的电信诈骗团伙之一。





在人们正常意识中,电信诈骗也就是骗人钱财,取人性命的时候是少之又少。



尤其是在社会比较安定,居民普遍保守的日本,闹出人命那可不好收场。



只要发生命案,基本上各大媒体都会连续多天跟进报道。



可在2023年1月19日,中国春节除夕夜的前2天,日本四名青年男子,驾驶两辆轿车,闯入了狛江市一栋豪宅。



他们入室抢劫并杀害了一位90多岁的老人,夺走了3块高级腕表及各种珠宝首饰,价值60多万日元。



要知道狛江市就位于东京都内。





入室!抢劫!杀人!案件迅速引起了当地警方的注意!



通过摸排线索,警方迅速锁定了一个主谋名为“路飞”的犯罪团伙。



路飞是日本国民动漫“海贼王”主人公的名字,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海贼王的男人”。



背后黑手取这个名字,足以看出其野心。



事实上,这个犯罪团伙确实也够疯狂。



该团伙主谋四人深藏菲律宾,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遥控日本的马仔进行犯罪活动。





据悉,这4个人这些年一共实施了约2300多起电话诈骗,涉案金额总计约35亿日元。



后期该团伙越来越猖狂,手段已经抛弃了原有的电信诈骗,而是更加简单粗暴的入室抢劫,并对受害者拳打脚踢。



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在日本东京,广岛等地作案40起。



10月,在东京稻城,该团伙冒充快递员入室抢劫,抢走约3500万日元的现金和价值160万日元的贵重物品,临走还将女主人打伤。



该团伙最大的特点是管理极其松散,共同实施犯罪的成员互相并不认识。



甚至在接到指令前,连自己去哪里、干什么都不知道。



听过共享出行,这帮人完全是“共享犯罪”。



大家都是在网上相识,共同接受一个名叫“路飞”的人的指挥。



随着警方的深入侦查后发现,这个“路飞”竟然躲在菲律宾,并且早在2019年因电信诈骗已经被菲律宾警方关进了拘留所。



身在拘留所的人为何还能远程操控?



原来菲律宾治安相当混乱,只要你有钱疏通好关系,在拘留所照样能用手机,用电脑。



甚至团队的4个人在大牢里,还能凑在一起“头脑风暴”集思广益。





事情闹大了之后,迫于日本政府的压力,菲律宾也开始抓人。



该团伙成员相继落网。



这其中,27岁的寺岛春奈在团伙里扮演的是打电话的角色。



她会伪装成日本财务省工作人员或者警察,给日本老年人打电话,获取对方的银行卡数据。



被捕后,寺岛的收监照也在网上曝光,一张笑脸图引发了日本论坛的热议。





令人惊叹的是,岛国人民不但不气愤她竟然还能笑得出来,反而大赞这位女骗子颜值出众。



非常可爱!甚至可以原谅!



岛国人民的三观真的是让人一言难尽。





随着如今网络的快速发展,日本的诈骗手段也变得多种多样。



最早的诈骗手段其实至今仍在使用,日语叫做“オレオレ詐欺”(“是我是我”诈骗)。



其实国内也经常遇到这样的诈骗电话,对方伪装成你的亲戚或者朋友。



因为遇到了急事或者出了事故,急需用钱,需要你马上帮忙脱困。





对方往往会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如果你不帮忙,他就完了之类的话,逼迫你快速做出决定。



时至今日,这种诈骗手段仍在日本盛行,在2023年,“是我是我”诈骗仍然占比很大。



日本秋田县警方曾做过关于这种“是我是我”诈骗案件的统计。





像一位80岁的老奶奶,就曾经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其孙子的电话。



在电话中非常紧急,说自己出了交通事故,必须下午1点前将70万日元打给对方。



帮助孙子心切的老奶奶,虽然听着电话那边的声音不像自己的孙子,但感觉可能是孙子遇到事故害怕的缘故,就没想那么多,将钱打了过去。



另一位70多岁的女性,则是接到“孙子”的电话,说谈了个女朋友,打算明年结婚,但是女方却怀了前任的孩子,现在需要去医院堕胎。



急需38万日元。



70多岁的奶奶也没考虑那么多,就将钱打了过去。



其次是谎称返还医疗费或者保险费的“退费诈骗”。





诈骗分子会事先了解到受害者的信息,然后通过拨打电话的方式,

告诉对方“现在有一笔保险费要退还给你,之前已经给你发过邮件,不知道你收到没有”。



如果今天再不操作,将会过期。



如果老年人不知道怎么操作,诈骗分子可以在电话中指导。



这些人利用老人急躁的心理,指使他们来到附近的ATM机,通过让他们输入自己预先留好的卡号进行转账诈骗。



有的犯罪分子还会上门拜访,伪装成银行的工作人员,谎称对方的银行卡已经过期,银行

提供上门更换的业务,通过伪造假卡实现调包。



近年来,日经指数不断创下新高,犯罪分子也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段。



日本秋田市一位60多岁的女性在网络上认识了一群人,这群人说现在炒外汇挣钱。



“只要把钱投进去,不用管也会有收益!”



在对方的一番花言巧语下,该女子投入了1.36亿日元(约635万元人民币)。





她后期遇到资金紧张,需要去银行贷款的时候,被告知自己可能被骗了。



她随后迅速联系了警察,结果发现确实是骗局。



该案也是秋田县有史以来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诈骗案。



无独有偶,同样来自秋田市的一位女士,在网上看到一个投资黄金的广告。



好奇之下,点进去了链接。



“现在经济动荡,战争频发,买黄金是最合适的时候,只要跟着我操作,就能盈利!”



在对方的一顿忽悠下,该女子一共被骗3900万日元。



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诈骗手段也披上了科技的外衣。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的社会。



日本人口已经连续13年负增长,2025年,随着战后第一代生育高峰(1947-1949年出生)的人即将年满75岁

日本7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1%。






老年人对电信诈骗的防备心不足,尤其是因为日本老年人和中国老年人不同。



他们往往选择自己单独居住,不与子女亲友共同生活,因此也成为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标。



此外,老年人对外界事物的判断能力下降,遇到问题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



日本社会学家西田公明曾做过研究:那些被骗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坚信他们自己会没事的,其他被骗的人只是运气不好,或者太傻。



“如果是我,肯定不会被骗。”



一位日本女性回忆当时被骗的场景:



“虽然声音听起来并不像平时女儿的声音,但是可能是感冒了吧,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先帮女儿渡过难关再说

被骗这种事应该没有那么巧会发生在我身上吧。



当人在安静放松的时候,做出的决定都是非常理性正确的,而当人进入一种压力或者被催促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往往比较草率。



所以很多人往往在事后后悔不已:如果当时能够冷静一些就不会被骗了。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判断力也随之下降。



另一方面,如今诈骗手段的花样也层出不穷,尤其是有组织的犯罪集团。





分工相当明确:收集信息团队、道具准备团队、收钱的马仔、背后的指导。



尤其是近年来,电报软件和比特币的使用,在队员联系和销赃方面提供了之前从未有过的便利。



这也变相促进了电信诈骗行业的发展。



最后,就是在日本人人都能感受到的经济下行、阶级固化,不同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2019年厚生劳动省《生活状况基本调查概要》中,日本的相对贫困率为15.4%,比20世纪80年代上升了3.4%。



很多年轻人出社会后,并没有好的就业机会,只能通过网络寻找兼职。



而就在这时,网络上的灰色兼职,打着超高收益的旗号,吸纳年轻人加入。



像日本最近出现的虚假恋爱诈骗集团,收纳了俊男靓女20多人。



这些人遍地撒网去寻找受害者,引诱上钩1人就可获得10万日元,大阪京都在内的多个城市有上千人受骗,金额高达9亿日元。



这种利用感情欺骗对方,榨干所有钱财后拍拍屁股走人的案件,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