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地供应继续缩量 多地计划同比下降两成

宅地供应继续缩量 多地计划同比下降两成!2025年,多地住宅用地计划供应规模继续收缩。近日,各城市陆续发布202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多数城市的土地供应量同比有所下降。在已披露供地计划的超过350个城市中,近六成住宅用地计划供应规模同比下降,部分三、四线城市甚至暂停了宅地供应。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5年,已发布供地计划且有同口径可比数据的城市中,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同比下降20%,较2024年降幅进一步扩大了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降幅最大,同比下降31%;一线城市次之,同比下降22%;三、四线城市降幅最低,同比下降14%。
克而瑞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总监马千里指出,在控制土地供应增量方面,二线城市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二线城市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同比下降25%,降幅为各能级城市中最大;当年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金额同比下降30%,显著高于一线及三、四线城市。近年来,二线城市为了恢复市场供求平衡,减少了土地供应规模。2021年前的上一扩张周期中,二线城市供应了过多土地,导致武汉、南京、郑州等城市的不少高流量板块库存提升,因此当前二线城市有着更为迫切的去库存需求。2025年,一线城市商品宅地计划供应量只调降了9%,二线城市则调降了40%。通过城市更新和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方式,二线城市可以从存量用地中带来更多高质量的土地资源,对新增土地供应的依赖度也低于三、四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超350个城市中,2025年有58%的城市宅地计划供应规模同比下降,其中不少城市计划供地规模同比减少超50%,部分城市2025年计划供应住宅用地规模为零。典型城市如银川、烟台、厦门、成都、宁波、南宁、杭州、重庆、西安等多个城市2025年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同比下降超20%。不过,广州、石家庄、唐山等少数城市2025年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同比有所上涨,其中广东同比上涨约21%。
与此同时,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占比也在下降。克而瑞数据显示,目前已披露供地计划的城市中,2025年保障房用地占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的比例为18%,较2024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从细分情况来看,2025年各地计划供应的保障房用地中,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比约44%,较2024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由于收储成本较高,通过收储闲置用地和收购存量住房等方式更适合产权类保障房建设。通过协议或划拨方式出让的保障房用地成本较低,更适合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2025年地方专项债和中央转移支付规模进一步增加,为地方收储闲置用地和盘活存量项目提供了更多资金支持,因此在新增国有建设用地中,保障房用地的占比有所回落。
从不同城市来看,2025年,二线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占比有所提升,由22%增长至27%,一线及三、四线占比均有所下降,分别降低了9个和5个百分点。尽管一线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占比有所下滑,但42%的占比仍明显高于二线及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有着大量的外来人口,面对高房价和来自二线城市的人才竞争,对于建设保障性住房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一线城市相对健康的库存指标以及更高的地价水平,使其较难找到大量合适的闲置用地或存量住宅,用于补充增量土地中的保障房用地规模。
典型城市如上海,2025年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计划供应50-70公顷,包括新供商品住房用地配建、产业项目配建、利用企业自有闲置土地、利用集体土地等多渠道筹措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征收安置房用地计划供应90-120公顷。对比来看,2024年,上海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供应91公顷,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计划供应75-105公顷,其他保障性住房用地(包括征收安置住房用地等)计划供应250-300公顷。北京市2025年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供应475公顷,较2024年增加了15公顷。北京市还指出,要稳步提升保障性住房空间供给质量,优先向近期建设的轨道站点周边以及重点功能区周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