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和府捞面们,日子不好过

访客 2025-05-07 11:46:29 9682
和府捞面们,日子不好过摘要: 和府捞面被罚的背后,昔日爆火的网红面馆,正集体遇冷,日子不好过,但和府捞面们只能继续前行,要不断讲出新故事。01和府捞面被罚宣传称“中式面馆第一品牌”的和府捞面被罚了,再次把这家网...

和府捞面被罚的背后,昔日爆火的网红面馆,正集体遇冷,日子不好过,但和府捞面们只能继续前行,要不断讲出新故事。

和府捞面们,日子不好过

01和府捞面被罚

宣传称“中式面馆第一品牌”的和府捞面被罚了,再次把这家网红面馆推到焦点新闻中。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据媒体报道,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显示,近日,上海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府捞面)因为发布广告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违反广告法,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万元。

据悉,当事人于2024年12月26日,将自行设计制作印有“中式面馆第一品牌”的广告放置于各直营门店(分公司)入口处,当然是用于商品展示及对外宣传。

2025年1月6日,执法人员依据举报对当事人直营分公司“和府捞面”张杨北路店现场执法检查时,查见上述广告牌摆放在该门店店堂入口处。案发后,当事人立即对上述广告牌进行撤换,至2025年1月20日,所有直营门店均完成整改。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不是和府捞面第一次因为广告违规被罚,上一次被罚就在去年。

据人民网江苏频道2024年7月报道,和府捞面在新品宣传时称,称衣藻低脂面中添加的“莱茵衣藻”可辅助降血糖。因食品广告中涉及疾病治疗功能,违反广告内容管理规定,南京市秦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和府捞面子公司处罚款6万元。

实话说,消费者对餐饮门店的各种宣传广告语,已经见怪不怪了,但要从广告法角度来看,和府捞面被罚并不冤,特别是上述第二起宣传餐品食材辅助降血糖,这就有点过了。

从近期媒体报道来看,和府捞面正处于多事之秋,烦心事儿还真不少。

近期,和府捞面因为同城门店差价20%引发广泛关注。有消费者在青蜂侠青年守护平台投诉和府捞面是“差价刺客”,点的是一模一样的餐,不同门店价格却不同,该话题曾尴尬地把和府捞面送上热搜。

后来,面对争议,和府捞面回应媒体称,价格差异源于门店分级战略,不同等级门店在定价上存在差异。比如A类门店采用更高标准的装修设计、智能化服务系统及快速出餐流程,运营成本显著高于普通门店,才导致产品定价相应上浮。

虽说和府捞面官方就价差问题给出解释,但要站在消费者角度来看,不同城市门店价格差异可以理解,但要是同城门店价差明显,还是会“背刺”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在《新品略财经》看来,和府捞面被罚,虽说处罚金额不多,但多少对其品牌形象有所影响,也揭开了和府捞面生意的不易。

02和府捞面们,日子不好过

和府捞面作为网红面馆或高价面馆的代表品牌,其被罚的背后,网红面馆们的日子并不好过,网红面馆们这几年都经历了从爆火到渐渐失宠。

前几年,网红面馆爆火,这些网红面馆品牌设计很好看,连锁化,开在一二线城市的写字楼、底商或者购物中心,开在人流量很大的地方。

其中的代表品牌有很多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有和府捞面,主打中式面馆特色。还有就是前几年突然十分火爆的网红拉面品牌,比如张拉拉、陈香贵、马记永等新品牌。

这些网红面馆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贵,吃一碗面三四十元,如果要点套餐的话,四五十元以上吃一顿面是很常见的。

《新品略财经》在深圳就曾见到某知名拉面品牌在一写字楼底商开业,生意爆火,刚开业的时候,中午吃面都得排队。

网红拉面当时之所以卖得贵,还卖得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站在网红面馆企业角度来看,网红面馆开在人流量旺盛,写字楼、购物中心等场地,租金贵,人工运营成本高,自然卖得贵。

站在当时的大消费环境来看,这些网红面馆都踩中了消费升级的大浪潮,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打工人和在写字楼上班的白领愿意为高价面买单。

网红面馆曾经爆火的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背后站着社会资本和投资机构,不断推波助澜。

数据显示,仅在2021年上半年,面食赛道的投融资事件就超过了过去三年的总和,共有超过十个品牌融资,仅公布的融资总额就超过了12亿元,有的网红面馆只开了几十家门店,几轮融资后估值就超过了10亿元。

比如,碧桂园创投都曾投资过遇见小面,高瓴资本曾投资过五爷拌面,金沙江创投投资过张拉拉,和府捞面更是资本宠儿,经历了从A轮到E轮共7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了17亿元,腾讯是和府捞面背后的投资机构。

2023年成为了网红面馆行业的转折之年,网红面馆慢慢卖不动了。

激烈的行业竞争,产品十分同质化,再加上高运营成本,特别是经济环境的变化,让很多消费者缩减饮食开支,渐渐地不再为高价网红面买单。更尴尬的是,网红面馆资本热度骤降,投融资减少。

很快,网红面馆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多家品牌开始放开加盟,降本增效等,但还是不能阻挡网红面馆继续失宠,在2024年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网红面馆开始遇冷。

网红面馆在2024年开启了一轮集体降价潮,比如和府捞面推出了30元以下的餐品,遇见小面也降价,更是搞了很多营销活动,去吸引消费者。

此次被罚的和府捞面的日子也不好过,据媒体报道,近日,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在一次会议上披露,2024年全年,和府捞面营收达25亿元,但2024年的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5%。

现在,市场对网红面馆的讨论,多是网红面馆被抛弃、失宠、卖不动了、遇冷等声音一直没断过。

03网红面馆的高端梦,早该醒了

此次和府捞面因为广告问题被罚,原因在于宣传自己是“中式面馆第一品牌”,当然是希望吸引消费者进店消费。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做决策,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在收入承压的情况下,减少非必要的生活开支,减少了高端餐饮的消费,高价网红面馆自然会遇冷。

艾媒咨询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式快餐价格的可接受程度多在20元价格带,有85.2%的消费者可接受价格不超过30元。

30元似乎是消费者可接受一顿日常餐饮消费的一个分水岭,过去动辄30元至40元一碗的客单价的网红面,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下是有点贵。

但在《新品略财经》看来,网红面馆们其实早就看到了消费趋势的变化,做得高端网红面馆梦,其实早就该醒了。

比如,在2023年的时候,网红面开始遇冷,网红面馆品牌们放不下身段,并没有直接选择降价,而是通过产品组合调整或促销活动等方式去增强自身品牌吸引力。

和府捞面就曾在2023年开始就做了很多动作,包括走价格分层,加大30元以内产品的比重。

但网红面馆门店经营成本高,如果在客流量有限或减少的情况下,降价会降低收入。

加盟评估专家、架梦数据创始人龙真就曾对媒体表示,连锁餐饮品牌调整价格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无论是上调还是下调,都需要对应的门店模型的调整,因而十分谨慎。

但整个网红面馆行业面对现实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最终又不得不向市场低头,不得不降价。比如,和府捞面在2024年上半年就下调了两次价格,主流产品售价已进入了大众餐饮消费层次。

毫无疑问,网红面馆们需要进一步放下身段,主动贴近大众消费市场,进一步降本增效,有序发展加盟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网红面馆品牌们正面临双面夹击的境地。

一方面,降价后的网红面馆们要面临大众餐饮消费品牌的竞争,走进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带。

而在另一方面,进入2025年之后,高价面似乎又杀回来了,从上海走向全国多个城市,涌现出了一批本帮面馆,主打本帮特色和现炒浇头等标签,人气颇高,正在疯狂吸金,甚至有门店单月营收上百万,这也反映出和府捞面们正受到新网红品牌崛起的竞争。

对和府捞面们来说,过去所讲的网红面、高端面等概念已经过时了,餐饮消费变化极快,虽说是大众消费,但消费者永远喜欢新鲜感,和府捞面们是该讲出新故事了。

《新品略财经》认为,和府捞面们未来既要回归常识,贴近市场,做大众餐饮消费,同时也要降本增效,寻求突破,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拿出新产品,用合适的价格去吸引消费者。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