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亿,山东夫妻在上海干出一个奶茶IPO

又有奶茶股,来了。
5月8日,沪上阿姨(02589.HK)顺利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原招股定价区间为95.57-113.12港元/股,上市首日开盘价高于原招股范围上限报190.6港元,总市值约200亿港元。
作为年内继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后,第四家登陆二级市场的奶茶股,同样有不少投资者在沪上阿姨IPO路上为其保驾护航。
IPO前,沪上阿姨便备受资本青睐。自2020年起,沪上阿姨完成了数轮融资,身后站着嘉御资本、知壹投资、金鼎资本等知名投资人。此次IPO,沪上阿姨引入了两家基石投资者盈峰控股和华宝股份。其中,华宝股份还是沪上阿姨奶茶原料“爆爆珠”的供应商。
如今随着港交所上市钟声响起,早前押注沪上阿姨的一众投资机构,也将从中获得一笔不错的回报收益。
随着上市钟声响起,站在沪上阿姨身后的投资人队伍由此收获一个IPO,而同样要在年度成绩单上添上一笔的,还有沪上阿姨所在地——上海。
资本市场的“上海板块”,力量自然不容小觑。
就在前一日,同样来自上海的新能源工程机械制造商博雷顿也在港交所敲响了上市钟。上市首日,博雷顿股价高开超50%报29港元,当日总市值一度超百亿港元。上海监管局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3月末,上海资本市场各类市场主体共计2523家,体量位居前茅。其中,上市公司447家,占全国的8.26%;新三板挂牌公司415家,占全国的6.81%。
显而易见,“上海板块”这支队伍还在日益壮大。
夫妻俩卖奶茶,开了9176家店
如品牌名“沪上阿姨”所示,沪上阿姨的故事始于上海。
不过,沪上阿姨的创始人单卫钧和周蓉蓉夫妇俩却并非上海人,而是来自山东。在下海创业前,单卫钧和周蓉蓉曾在安利、雅芳等大型企业进行过销售工作。有份安稳工作平淡生活十余年后,单卫钧和周蓉蓉夫妇俩在上海却看到了茶饮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当时消费者对于健康、多元化的茶饮需求还未被完全满足。
于是,夫妻二人萌发了创业的想法,并毅然决定辞去稳定的工作,卖掉房子和车子,举家从山东南下到上海创业。
2013年,单卫钧和周蓉蓉在上海人民广场租下了一间25平方米的小店,开出第一家沪上阿姨——他们创新性地将谷物融入茶饮,以血糯米奶茶为招牌,主打“奶茶+五谷”的健康组合。其中,“血糯米红豆奶茶”是店里的爆品,7元一杯的定价让无数消费者为之心动,一天能卖出3000杯,首月营业额便突破了30万元。
一个新品牌刚进入市场便有三十万营业额的成绩不仅仅归功于上海人民广场优良的地段,更是因为沪上阿姨创始人为了避开同质化竞争,把血糯米、红豆、青稞、燕麦等融入了奶茶里,在大同小异的台式奶茶店里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也因此,名字来源于上海老弄堂沪式茶饮的“沪上阿姨”,在上海奶茶界过得风生水起。
2015年前后,不满足于只做一家上海本土奶茶品牌的沪上阿姨开始开放加盟,主要向长三角地区扩张;2017年,沪上阿姨启动全国化布局,走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进入华中、关中、华北、东北等地;2019年,单卫钧察觉到消费者对于水果茶饮的需求逐渐增加,果断将五谷茶与水果茶相结合,推出水果五谷茶。同时,品牌进行了全新升级,包括更换品牌logo、更新门店形象等,以更符合年轻人审美以及当下的消费潮流,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据单卫钧过往公开演讲可知,沪上阿姨在彼时的转型是全国化扩张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五谷茶饮在天气寒冷的北方大受欢迎,但在南方市场接受度一般,营收增长受到了地域的极大限制;另一方面,水果茶在那几年的热度居高不下。于是,随着水果茶消费逐渐成为市场新宠,沪上阿姨也顺势而为转换赛道,升级为全新的鲜果茶战略。
2020年,沪上阿姨完成了A+轮融资,进一步推动了品牌的发展和扩张;2021年,其推出的“鲜果茶系列”成为爆款,单月销量突破100万杯;2023年,沪上阿姨增长势头迅猛,旗下品牌门店量一年增长46.8%,到年底时门店数量为7789家;2024年,沪上阿姨递表港交所启动上市;2025年,沪上阿姨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后,第六家新茶饮上市公司。
有意思的是,尽管沪上阿姨发家于上海,但沪上阿姨这个品牌却主打“下沉市场”。
沪上阿姨的品牌定位于中端茶饮市场,产品价格在7-16元之间,主打高性价比,精准地瞄准了庞大的下沉市场。
如沪上阿姨所言,“我们战略性聚焦于下沉市场,按门店总数计算,我们在中国下沉市场的中价现制茶饮店品牌中拥有强大市场地位。我们对在中国下沉市场的门店营运、人员管理及消费者偏好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使我们的加盟商能够更有效率地进入该等市场。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现制茶饮店市场按GMV计为2023年至2028年期间最大且预期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我们在该细分市场的专业知识及成功往绩使我们处于有利位置捕捉重大未来机遇。”
与喜茶、奈雪的茶等高端品牌形成鲜明对比,沪上阿姨“高性价比”策略使其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品质优良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于美味和健康的需求。
随着上市钟声响起,12年前一家只有25平的小门店,现已成为一家拥有9176家门店的茶饮上市企业。身后耕耘多年的创始人单卫钧和周蓉蓉夫妇,也于今日收获一个百亿IPO。有意思的是,茶百道同样是“夫妻档”。
奶茶新排位赛,枪声响起
从成立到上市,这条路沪上阿姨走了12年时间。但幸运的是,在走向港交所这条路途中,沪上阿姨身边不缺与之相伴左右的投资人。
知壹投资是2023年7月参加了沪上阿姨B轮投资的投资者之一,在回答“当初为什么选择投资沪上阿姨”这个问题时,知壹投资联合创始人、董事总经理王也向融中财经直言,“首先要感谢公司选择接受我们的投资。优秀的消费企业通常不缺资金,更多是希望选择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携手同行,相互成就。”
和沪上阿姨创始人及团队相识已久的知壹团队,在过去持续和沪上创始人及团队保持紧密的沟通。如王也所言,“我们不仅见证了公司行业地位的快速提升,也切身感受到因为沪上创始人及团队渴望学习,不断提升迭代,主动迎接变化,持续做长期积累而使得公司不断壮大。此外,茶饮赛道广阔,知壹团队认为当时国内定会出现若干头部企业持续整合行业。而沪上阿姨就是这样既有能力整合行业,又在快速增长的头部企业。而我们又可以归因出他们成为头部和快速增长的原因,并且信任创始人和团队可以将企业带上下一个台阶,因此果断在2023年7月完成了对沪上阿姨的B轮投资。”
与此同时,金鼎资本创始合伙人王亦颉也向融中财经表示,“沪上阿姨是当今奶茶行业里的一家独具特色的头部企业,它兼顾了高效的产品创新和较高的性价比,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也为消费者带来了非常好的产品体验。沪上阿姨这个品牌已经遍布国内的主要城市,尤其是下沉市场具备很强的竞争力,成为整个奶茶品类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一员。同时,我们更加看重单总带领下的谦逊、高效和务实的团队风格,这使我们有信心期待沪上阿姨上市之后将会具备更大的成长潜力。”
上市意味着沪上阿姨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来看,作为今年第4只“奶茶股”的沪上阿姨,仍要面临不少挑战。
从市场环境来看,现制茶饮依旧是一门“好生意”。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茶饮市场规模(以GMV计)从2019年的474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1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11.5%;其中,现制茶饮市场增速最快,2019—2024年CAGR为21.7%。
并且,现制茶饮行业自2024年起便迎来新一轮的激烈竞争。过去几年一级市场的消费投资虽有降温,但新茶饮市场仍是资本的拥趸。在2024年,蓉小茶、盖是茶、茶韵东来、茉蓝山、邓氏阿嬷手作、茶山颂、茉莉奶白等品牌先后完成融资。
与此同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还有今日主角沪上阿姨等头部品牌在2024年和2025年先后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在资本的加持下,新品牌迅速崛起,老品牌加速扩张,行业格局正在被重新书写。
与此同时,现制茶饮竞争也在放缓。
数据显示,近三年现制茶饮门店关店数量显著上升。浙商证券研究报告显示,106家连锁茶饮品牌2024年开店总数约为30000+家,相对2023年略有减少;而闭店数超过了20000家,相对2023年有所增加。对比2022年来看,近两年现制茶饮品牌的开店数和闭店数均有大幅提升。闭店数量的持续提升显现出赛道竞争的激烈程度。
2024年相较2023年,仅100—500家规模品牌略有增长,其余规模品牌平均新开店数量均有所下滑。从绝对量来看,除了100—500家规模的品牌2024年平均开店数多于2023年,其他规模段的茶饮品牌平均开店数相对2023年有明显的降低趋势。其中,平均增长率降低最多的为0—100家规模的茶饮品牌。
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现制茶饮品牌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全球化布局已初见端倪。沪上阿姨也于2024年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设了海外首家沪上阿姨自营店。
作为沪上阿姨投资人的知壹投资,联合创始人、董事总经理王也向融中财经指出了沪上阿姨的竞争力,“从显性和静态看,沪上阿姨在行业中的身位和规模优势是现阶段的优势和竞争力,这些优势和竞争力背后可以综合分解为产品、品牌、供应链、加盟伙伴及门店运营等,而这些背后是企业的组织力、人才能力和价值选择,比如‘在消费者、加盟伙伴、公司之间谁优先?怎么优先’的价值选择。知壹投资相信企业发展是事在人为,静态的优势都可能改变,而我们更看重沪上阿姨创始团队的团队学习能力及学习意愿,及其转化出来不断提升迭代的能力,通过迭代来持续保持竞争力。”
从融资热潮到IPO冲刺,从供应链优化到海外市场扩张,现制茶饮品牌们正在展开全方位竞争。头部品牌凭借资本优势和运营能力,构建了难以逾越的壁垒,而新品牌则通过差异化策略和创新产品试图突围。未来的现制茶饮市场,将在资本、供应链和消费者需求的多重作用下,迎来新的格局。
眼下,新一轮排位赛的发令枪声已然响起,众多品牌已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展开激烈角逐。
来自上海
同样值得庆贺的,还有上海。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成功IPO的沪上阿姨,不过上海在2025年5月拿下的第二个IPO了。就在前一日即5月7日,同样来自上海的博雷顿正式登陆港股。
博雷顿作为一家在新能源工程机械领域崭露头角的企业,其产品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电动装载机、宽体自卸车和牵引车等诸多品类。其中,电动装载机的价格区间在40万到130万元,这类设备主要用于重型起重以及物资搬运工作,在崎岖地形、繁忙建筑工地等复杂环境中都能稳定行驶,凭借强劲性能为各类工程作业提供助力。而价格在90万到230万元的电动宽体自卸车,主要应用场景集中在露天采矿行业,能够满足矿区大量土石等物料的运输需求。
随着电动化在工程机械领域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博雷顿众多产品的销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2022年—2024年,其电动宽体自卸车的出货量由59台增加到307台,电动装载机的出货量由326台增至450台,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28.1%及17.5%。在销售增长的带动下,博雷顿的收入也一路上扬。据其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博雷顿的收入分别为3.6亿元、4.64亿元、6.35亿元。
此前,还有同样来自上海的汇舸环保、布鲁可等企业顺利登陆二级市场。而除了成功登陆二级市场的企业外,上海还有一批拿着号码牌排队IPO的企业。
近半年来,便有云汉芯城、道生天合、卓越睿新、友升股份等上海企业递交上市申请,冲刺IPO。
对于上海来说,企业排队IPO这一幕并不陌生。毕竟作为一个盛产独角兽这类IPO后备军的上海来说,企业上市不过是早晚问题。
中粮福临门、智元机器人、纬景储能、Minimax名之梦、臻驱科技、星思半导体、生工生物……这些都是上海在2023年新增的独角兽企业。《2024全球独角兽企业观察报告》显示,2024中国新晋18家独角兽分布在11个地区,其中上海新晋4家,位居全国之首。
如官方所言,“上海近两年新增独角兽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独角兽企业数量全国领先。新晋独角兽企业的科技属性愈发凸显,大多分布于创新药、集成电路、创新医疗器械、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赛道。”
上海独角兽频频亮相这一切皆有迹可循。
2023年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上,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葛平便直言,“近年来上海通过培育产业促资引导、优化环境、出台政策等方式,集聚和发展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股权投资机构。面向未来,上海将继续持续地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联动发展,搭建便捷高效的产融对接平台,做好股权投资人才服务,吸引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和人才汇聚上海,安心发展、长期发展。”
2024年以来,上海更是连续发布多项利好。
一开年,上海便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与此同时,由“上海浦东投控集团”整合浦东新区相关创投资源组建而成的“上海浦东创投集团”也于开年后正式落地。在未来规范方面,上海浦东创投集团表示将在三年完成项目直接投资200亿元,同时,完成引领区基金布局,计划拉动1000亿元基金群,吸引2000亿元社会资本。并将链接政策资源、金融资源、产业资源和应用场景,形成多元服务的投后增值赋能工具箱,持续提升国资创投平台的影响力。
2024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上海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发布,并于2024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年12月,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首批遴选生态合作伙伴签约暨第二批遴选申报发布仪式在上海举行。仪式上,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管理公司与首批12家生态合作基金正式签约,共认缴出资67亿元,基金总规模250亿元,放大倍数3.73倍。就在同一天,上海国投公司与浦东新区共同发布上海具身智能基金、与徐汇区共同发布上海大模型基金,两只基金的首期规模均为10亿元。
2025年一开年,上海正式发布100亿未来产业基金,据了解,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旨在推动上海乃至中国“从0到1”科技成果转化,周期为15年,定位为逆周期耐心资本,基金未来将聚焦“从0到1”的科技发展阶段,即在从科学研究到产业形成这一“从0到100”过程中,关注最早期阶段。
创投兴则产业兴,上海作为这条路上的“排头兵”,未来,势必带领出更多独角兽和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