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利之下:宠物殡葬行业的冰与火之歌

“一场价值18亿的告别,为何让年轻人又爱又恨”。
四四方方的“棺材”上躺着一只小猫咪,它很安静,仿佛只是像平时一样睡着了。它的身上盖着一层橘色的小被子,被子的四角分别放置着四朵菊花。棺材的四周围了两圈菊花,里层是黄色,外层是白色。
正中央摆着猫咪的黑白照片,前面点着香,照片两旁放着两大束开得璀璨的鲜花。
这是社交平台上,小鱼分享的与相伴14年猫咪“老圆”的一场盛大的告别仪式。
近年来,随着“单身经济”与独居人口的增多,养宠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宠物早已不是一只单纯的动物,而是成了主人的精神寄托,变成了亲密的家人。
与人类70-100年的漫长生命相比,宠物的寿命普遍只有10-15年。这就意味着,与宠物离别,是每个主人无法避免的既定未来。在过去,一只猫或一只狗死了,人们会选择简单地自行掩埋。但现在,随着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尤其在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养宠人会选择宠物殡葬服务,用一场盛大的仪式好好跟爱宠做个告别。
在许多动物受宠的家里,爱宠地位已经被抬到跟主人子女一样高。在把宠物养得精细的家庭里,一年就有数万宠物的开销,养得“比人还精贵”。所以当宠物死去,把它们“当人一样”,举行葬礼并吊唁,这样的发展趋势似乎也不足为奇。
宠物殡葬,这个小众中的小众行业,正在快速兴起。《中国宠物殡葬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2024-2031 年)》显示,2023 年中国宠物殡葬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8.25亿元人民币。
这个行业既承载着最柔软的情感,又暗藏着最现实的利益博弈。这种矛盾的特性,让宠物殡葬不仅仅只是一门生意。当爱宠离开,主人的悲痛变成商家掘金的“催化剂”,而行业的不透明与混乱,又让这场生命告别变得复杂或留有遗憾。
01 想要“好好告别”,暗流涌动的情感刚需市场
《2024年中国宠物管理白皮书》显示,在宠物离世时,60.4%的宠主会选择“遗体告别”服务,56.3%则注重“遗容整理”。随着单身经济兴起、独居时代到来,养宠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而宠物也逐渐成为人们收获陪伴与情感治愈的刚需。
对于独居年轻人、空巢老人、丁克家庭而言,宠物成了他们亲密关系的替代体。宠物死亡,就是亲近的家人去世。他们会给宠物火化、办葬礼,甚至写牌位、进寺庙,还可以将爱宠的DNA融入玻璃制品作为纪念品。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宠物殡葬行业的兴起。
数据显示,在1.2亿养宠人中有62%愿意为殡葬支付500元以上,超过60%的消费者认为宠物殡葬服务是“与家人告别的重要仪式”。
从遗体清洁、定制告别仪式、骨灰寄存、宠物超度到纪念品制作,如今的宠物殡葬行业已形成一套全产业链。
张明是一名宠物殡葬师,他认为宠物不仅仅是一只动物,更是人的精神寄托。
“我始终相信宠物殡葬是一个值得深耕的行业,真诚是这个行业最大的必杀技。”张明也曾经历过宠物的离世,他切身地感觉到,宠物离世时,家长正在面对一个非常难受的时刻。在那个时刻,宠物殡葬师不仅仅要把宠物身后事安置好,更重要的是,要安抚家长的情绪,为他们积极地提供情绪价值和人文关怀。
这种难受的时刻,借小鱼在社交平台上的分享,有了具象化的体验。“举行了告别仪式之后,老圆就进入了火葬程序。周围的空气安静得让人感到非常悲寂,我听着现场的每一个声音。最后盖完爪印,我和它单独待了一会儿,轻声说着告别的话,抚摸着它的头和爪子,仿佛这样就能再感受一次它的温度。”
宠物离世后,许多主人会经历深刻的情感波动。这时人敏感纤细的神经变得脆弱,任何用词都可能造成伤害。
有人认为,宠物殡葬是一门“服务活人的生意”。所以在处理宠物身后事时,从业者会特别注意用词,不会说死了,而是说“咱们宝贝是刚离开吗?”
在宠物殡葬从业者田野看来,宠物殡葬面对的是生命,而不是商品,“我们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如果没做好,不仅是对宠物的伤害,更是对家长的伤害。”
02 冷门、暴利与乱象共生的“灰色赛道”
这个行业依旧算是“冷门”。即使宠物殡葬行业市场规模正在增长,但这仍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许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宠物殡葬服务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在四五线城市,相关服务几乎空白。
而“暴利”则是宠物殡葬行业的另一个标签。相关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养宠家庭超40%愿为葬礼花费5000+,毛利率72%。成本300元的水晶骨灰盒,贴上“星空纪念版”标签就可以卖5800元,文案只需要一句:它只是去了宇宙继续爱你。
谋取“暴利”的还有许多缺乏资质的小企业,一些非正规的小型殡葬工作室甚至没有固定场地,仅靠一辆面包车改装成的“移动火化炉”就能接单,为宠物火葬。
宠物殡葬和人类殡葬的火化设备不同。人类殡葬通常使用专业的、全自动的火化机和设备来进行火化,而宠物殡葬则通常使用小型火化机或手工火化等方式。
相关从业者表示,正规的宠物殡葬机构并不暴利,一家正规的宠物殡葬机构如果想要火葬,就需要办理焚化证,并且需要通过环评和消防验收。一套火化炉的售价为20万到50万元不等,而宠物机构往往会购入多套火化炉以适应不同体型动物的火化需求。
除此之外,市场还存在虚假焚化的乱象:一些无良商家为了节约成本直接将宠物遗体丢弃,根本没有进行火化服务。而这些乱象的最普遍特点就是无法现场观看。
除了虚假焚化,宠物殡葬行业还有价格高昂、隐形消费、服务标准不一等问题。
王心为爱犬购买了5万元套餐的宠物离世服务,商家称套餐里面包含基础火化、骨灰盒、全身干洗、告别室使用、祈福厅牌位、灵魂沟通师疗愈、各种纪念品以及宠物墓地等项目。
但实际操作下来却“货不对板”,宠物遗体没有单独火化,而是与其他宠物尸体一同被埋在了郊区荒地,而且宠物身上甚至还有一些没有清理干净的污渍,毛发杂乱。
“梳洗应该是给宠物告别最后体面的重要环节。”王心对此很不满意,认为商家没有给予爱犬应有的尊重,辜负了她的信任。
顾盼则是另一位隐形消费的受害者,她向媒体透露,套餐内本来说明包含了骨灰盒的费用,但事后商家却告知套餐内的骨灰盒是做工非常粗糙的基础款,如果想要换款式,需要额外支付其他费用。商家的临时加价让她有种“受骗”的感觉。
种种乱象层出不穷,部分机构利用“宠物是家人”的话术,诱导高价连环消费。或者承诺“单独火化”,实则批量处理。还有的机构以“骨灰寄存”为由长期收费,实则随意堆放甚至丢弃宠物骨灰。
03 监管空白,真情下的法律困境
宠物殡葬服务2005年左右被引进中国,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宠物殡葬行业才逐渐步入大众视野。但放眼世界来看,宠物殡葬行业在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发展已较为成熟。
英国的宠物火化场已经推出线上服务系统,开发了网上虚拟宠物墓地;日本有专为宠物提供诵经超度的寺庙;俄罗斯有着全面的动物尸体处理法律,严禁直接埋葬宠物遗体或是将尸体丢弃在垃圾箱中。
与之相比,我国宠物殡葬行业才刚刚起步。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宠物殡葬服务在中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宠物去世处理的相关立法方面,只有在2021年正式颁布的《动物防疫法》中指出,动物死亡后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国内大多数城市对宠物遗体的处理仅局限于地方性规定,例如将宠物遗体视为特殊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但具体的操作流程和监督机制往往还缺乏细化。
而就连“无害化处理”,对于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宠物殡葬服务人员而言,也是一件难事。在处理宠物尸体的过程中,他们也可能无法正确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会导致病菌传播、环境污染的问题,甚至引发疾病。还有更多的亡宠被随意掩埋,造成土地污染。
除了政策监管空白,目前宠物殡葬还有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不同的项目价格天差地别,简单火化298 VS全套告别仪式3980,但以何标准来界定全套仪式包含的项目?至今业界尚无一个确定的标准,这就很容易导致消费者被“宰”,利益受到损害。
很多宠物主人在选择殡葬服务时,往往基于情感因素,对服务价格和质量没有进行过多追究。这种“纵容”也是宠物殡葬行业乱象成长的土壤。
宠物刚刚离世时,是宠物主人心理最脆弱的时候,这种时候就很容易被言语煽动进行冲动消费。这种情感消费往往缺乏理性规范,如何平衡好两者,也是宠物殡葬行业发展绕不开的话题。
汤木檀泽
死亡,往往是一个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沉重话题。而死亡教育,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B站的百万粉丝up主汤木檀泽以幽默诙谐的风格,为大家讲解在陵园工作的经历,轻松地拆解“死亡”命题,吸引了数百万粉丝关注,这不失为一种恰当的对公众的“死亡教育。”
宠物殡葬,也是一场正对宠物家长的“死亡教育”。当生命中重要的存在离去,我们要以何态度面对,又该怎样继续自己的生活?
从这个角度看,宠物殡葬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告别。
就如小鱼在缅怀老圆离去帖子的最后写道:
“我为你祈福,希望下辈子一定要投个好人家,有营养均衡的食物,有爱你的主人,希望他情绪稳定,常伴你左右,再也不让你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