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车200万辆日租360元“老头乐”退场后银发族用车需求何解

前言
退休后换新车去自驾游,正在成为活力老人的新生活方式。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不少子女发帖求助——寻找“最适合退休爸妈自驾游的车”。
图源:小红书
这些笔记往往吸引许多用户热情参与讨论。话题的热度,折射出一个正在崛起的银发车市新蓝海。
据统计,2023年老年购车用户增长36.44%,贡献乘用车销量227万辆,超越韩、法、英三大汽车消费国总和。但当前,多数车企仍聚焦于青年市场,对于老年市场的关注不足。
今年新规出台后,驾驶证申领年龄进一步放宽,“高龄司机”上路不再是新鲜事。
从越野自驾的活力长者到依赖福祉车的高龄群体,从购车自用的消费端到网约车再就业的供给端,老年车市正突破 “代步工具” 的单一标签,演化成涵盖制造、服务、出行的生态市场。
01 车企内卷下,银发赛道成新机遇
据懂车帝统计,2025年以来超过30家车企加入价格战。
近年来,车企利润率持续下降。2024年全年行业利润率为4.3%,2025年第一季度降至3.9%。低价引起行业短期繁荣,新车主大量购入,今年前4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
但从长期来看,如果无序价格战愈演愈烈,就会过度挤压车企利润空间,影响车企正常经营,甚至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内卷下,车企不妨从中青年市场的价格战中抬头,将目光投向老年市场。
截至2024年底,我国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数量的22%。其中退休人员有1.4亿,可支配财富较多。
据倍市得调研,60后和70后未来4-5年内考虑购车的比例均超过56%,其中六成以上的老年人购车预算在20万元以上。
小城车市的老年用户占比在2023年已逼近20%,成为各大车企市场下沉策略中应重点关注的目标用户。
老年群体千人拥车量不足50辆,增量空间显著,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大量子女求助为父母选车的帖子。
银发人群选车对于“大空间”的需求显著
02 活力银发族自驾新风尚,“爷爷族”越野需求高涨
2019年初,全国各地相继出台清退政策,要求低速四轮车(俗称“老头乐”)在2至5年逐步退出市场,目前已经难觅踪迹。
“老头乐”的退场,一方面是由于清退政策,另一方面“老头乐”事故频发,而如今银发人群对于安全和品质的要求更高。
据易车研究院数据,2014-2024年,国内老年车市终端销量与市占率持续走高,超过15%的老年人有越野诉求,远高于中年和青年(10%左右)。
老年人更喜欢中大型车,偏向大空间、高续航。预购需求中SUV占比突破60%,MPV逼近10%,而轿车不到30%。
老年车市规模扩大、越野诉求突出 图源易车研究院
有越野诉求的老年用户大部分属于高净值人群,机关单位退休人员占比远超其他职业,认知较高,购买力也相对较强。
与年轻人相比,活力银发族预算充足,时间充裕,在社交媒体中经常能够看到老年人自驾出游的记录。
大部分银发人群的越野诉求生发于对长途自驾游的向往。MobTech研究院数据显示,自驾游仅次于周边游和本地游,在老年人最喜爱的旅游方式中排名第三,而80%有越野诉求的老年用户将自驾游作为使用场景。
03 福祉车本土化竞速,租赁模式成破局关键
随着年龄增长,部分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可能逐渐受限,传统的越野车或家用MPV未必能满足高龄老人的出行需求。
此时,福祉车的价值开始凸显——既能为活力银发族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也能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解决上下车难题。
日本福祉车渗透率位居全球第一,每千名老年人中拥有27辆福祉车。国内虽然福祉车普及率较低,但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对于福祉车的需求旺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年度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家庭个人购买福祉车的需求占比38%,远超医疗机构采购占比(25%)。
2024年,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上海市明确提出鼓励乘用车企业开发福祉车产品,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等购买福祉车。
丰田凭借在日本积累的丰厚技术和经验,在国内市场打造福祉车矩阵,涵盖了纯电、混动、燃油等多种动力和轿车、MVP、客车等多类车型。
国内车企也逐渐认识到福祉车市场潜力,广汽丰田、广汽传祺、上汽大通、北汽、吉利、比亚迪、五菱等车企均布局福祉车赛道。
AgeClub将部分福祉车梳理如下:
AgeClub根据公开资料梳理
与日本相比,国内市场上目前大部分福祉车为介护型福祉车,自操型福祉车暂未出现。
在技术上,日本发展时间更长,稳定性更强,可选种类也更多,介护险制度下入手门槛较低。
国内近年来福祉车技术发展迅速,基本涵盖了旋转座椅、可升降平台等主要功能,但车型多为MVP,定位较高,售价昂贵,基本在30万元以上,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较大的支出。
其中,北汽极狐考拉福祉版在福祉车的基本功能上,进一步将座椅升级为可拆分的电动轮椅,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化;广汽丰田bZ3纯电福祉车则将福祉座椅的位置调整至副驾驶,可以使老人在乘车时获得更开阔的视野;五菱宏光MINIEV福祉车缩小车型,售价仅3.28万元,大大降低了福祉车的购车门槛。
除车企外,明澳、大连福祉、信德泰克、助你行等福祉车改装企业专注于对现有车辆进行适老化改造,包括福祉座椅、辅助驾驶装置、可升降平台等。
目前,国内关于福祉车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据丰田统计,我国2023年全年福祉车仅售出1000辆,而在日本,这个数字达到了26000。
福祉车租赁业务或许能够为大众认知度打开局面。
丰田金服旗下的租车品牌近多出行在北京、广州、苏州、成都、海口地区提供福祉车租赁服务,车型为赛那豪华福祉版,该款车型第二排右侧为电动升降福祉座椅,租金在每天360-598不等。
截图自丰田中国官方网站
除丰田外,上海福行陪行、广东新通程出行、快线出行也提供福祉车租赁服务,车型以上汽大通为主。
以广东快线福祉车为例,主要服务类型有一般出行、就医出行、旅游陪护等,可根据老人需求配置医生、护士、康复师、护理员等陪护人员。豪华型福祉车起步价为359元,若需使用爬楼机帮助老人上下楼则起步价为428元。
去年开始,上海市普陀区推出“夕阳无忧出行”项目,与福行陪行合作,每月为老人免费提供4次10公里内的福祉车出行服务,包含爬楼机上下楼接送。福祉车内配备毫米波雷达,可以对老年人的心跳、呼吸、压力情况进行监测,实时上传到后台。
根据报道,该项目中,78%的市民出行目的地为就诊,剩余还包括出游、就餐、探亲访友等需求。
04 银发再就业破局,高龄司机撬动服务生态革新
随着汽车行业对银发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关注,一个新的趋势正在形成:针对银发人群的设计更加丰富便利,拓展了活力银发族的生活、工作边界。
2025年初,驾驶证新规出台,申领年龄延长至63周岁,通过三力(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测试后可延长至66周岁。另外对C1、C2驾驶证取消了70周岁的年龄限制,70岁以上老人申领需要通过“三力”测试并提交体检证明。
这一方面让步入老年但精力丰沛的活力银发族实现“驾驶自由”,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开辟了通过网约车实现“银发再就业”的机会。
新规发布后,深圳、杭州、南京、成都、青岛、潍坊、昆明等市出台政策,将网约车司机年龄上线放宽到65岁。
网约车平台曹操、滴滴、T3等均跟进放宽司机年龄限制:
滴滴在成都、深圳等地将网约车司机年龄放宽到65岁,在其它地区一般要求男性21-60周岁,女性21-55周岁;
曹操出行在成都对直营司机的年龄限制调整为65周岁以内,此前直营网约车年龄不超过55周岁;
T3出行曾在成都和青岛发起“银发司机”招聘活动,入职年龄为60-65岁。
在老龄化更加严重的日本,出租车司机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8岁,银发高龄司机成为日本道路中的一大特点。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汽车事故对策机构(NASVA)规定,客运公司驾驶员在年满65周岁的一年内,必须接受老年驾驶员适宜性诊断,此后每三年进行一次。
2024年,日本出租车协会允许个人运营网约车,要求65岁以上司机在更新运营许可之前进行老年驾驶员适宜性诊断。
NASVA对高龄营运司机的相关规定
目前由于规模不大,我国尚未对高龄出租司机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可参考日本银发司机现状:
据报道,日本65岁以上还在工作的老年人达到912万人,连续19年增长,老年人就业率为25.2%。出租车业界中,司机平均年龄为58.3岁。
日本警察厅数据显示,2003-2023年间,高龄驾驶人数从789万人增加到1984万人,2022年所有致命交通事故中,高龄驾驶者造成的事故占比约16.7%。
可以看出,即使日本相关部门已经对高龄司机进行了培训和测试,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老年人从事出租车行业仍然有一定风险。
国内网约车司机的高龄化尚不显著,但平台需提前为这一趋势做好准备。
对于导航和接单系统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使用尽量简洁的图标和大字号标注,并在导航过程中加入重复语音提示,以免老人忽略重要信息;还需定期对高龄司机进行驾驶技术和服务培训,并设置考核。
结语
在老年车市这个新赛道,车企如何抢夺制高点?
安全和空间,是银发群体购车时关注的重点。
由于主要需求为长途旅行,且在自驾游中,2023年老年夫妻共同出游的占比高达69.47%,安全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其次大空间可以让老人在途中得到充分的休息,也是银发人群的刚需之一。车企应更加注重安全性能的考量,随着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L3、L4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也能够为老年人的驾驶过程提供部分安全保障。
另外,可推出针对老年人的专属服务。新银发人群的品牌忠诚度较高,车企可通过上门保养、全程陪伴等服务增强银发人群对品牌的信任感和忠诚度,提高口碑,进而吸引更多老年用户。
随着银发人群消费观念的升级、驾驶证年龄放宽和自动驾驶技术落地,老年车市规模将持续扩大,车企应抓住机会布局银发赛道,在技术和服务上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