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近万亿元“幽灵市场”,谁在抢滩6300万女性的金矿

访客 2025-08-26 11:11:40 10421
一个近万亿元规模的“幽灵市场”正在悄然崛起,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个市场不仅规模庞大,更隐藏着巨大的商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市场中的金矿——6300万女性消费者,谁在抢滩这个市场?各路商家正在竞相争夺这一巨大的消费群体,试图挖掘出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价值,这个市场的未来走向和潜力令人期待。

“更年期美容与保健”对于国内的消费者和美业人而言,或许仍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话题。但在海外,这一风潮早已兴起。在过去的五年里,欧美等地的美容从业者一直试图借更年期的热潮谋求发展,但结果喜忧参半。如今,新一批入局品牌正试图通过拥抱雌激素、抓住逐渐步入更年期的千禧一代以及利用远程医疗系统来寻求成功。

01单一国家市值近万亿元,“更年期美容”市场潜力无限?

海外时尚财经媒体《The Business of Fashion》(下称BoF)报道指出,投资者及风投公司看好更年期女性——这一需求未被充分满足的消费者群体蕴含的巨大利润潜力,这得益于明星及社交媒体KOL的带货效应以及零售商的需求。

BoF援引了专注女性美容与健康领域的风投公司Amboy St. Ventures最新出炉的一份报告,该报告将2025年美国更年期健康市场估值定为13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11亿元),预计涵盖6300万名美国女性消费者。该报告还指出,“更年期女性健康领域”是一个被忽视的“幽灵市场”。

一些嗅觉敏感的品牌及公司早有动作:2024年9月,美国大型连锁美妆零售商Ulta Beauty推出了针对更年期女性的美容与健康品牌Joylux,本月(2025年8月),Ulta Beauty宣称,已将该品牌扩展至其旗下300家实体门店中,从而进一步壮大了该零售的“更年期品牌”矩阵。

近万亿元“幽灵市场”,谁在抢滩6300万女性的金矿

英国美妆与健康零售商Walgreens则于今夏发布了一连串广告,旨在“重新定义”更年期这一阶段的形象,并在广告中打出#更年期正当红 (#MenopauseIsHot)的宣传口号,引导顾客购买该零售商的相关产品。

近万亿元“幽灵市场”,谁在抢滩6300万女性的金矿

“我看到我们的同行们确实在日益重视,并加倍投资女性健康领域——尤其是更年期护理,因为这与他们的客户群体需求高度契合。”Joylux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科莱特·考蒂安(Colette Courtion)表示。

前风险投资人艾莉·塔姆·图马索娃 (Ally Tam Tumasova) 说:“不幸的是,当今医疗保健系统中存在大量对女性的不信任、误导和漠视,尤其是在更年期问题上。”如今,她已离开风投界,与好莱坞女演员哈莉·贝瑞 (Halle Berry) 共同创立了更年期健康平台Respin Health。

近万亿元“幽灵市场”,谁在抢滩6300万女性的金矿

02“美容”&“更年期”,互相矛盾还是相辅相成?

长久以来,“美容”与“健康”一直被医学界及美容业视为密不可分。但在更年期这一领域,两者的联系尤为紧密。科莱特·考蒂安指出,现下的更年期消费者既需要产品提供来自内分泌系统的支持,也需要产品拥有改善容貌和情绪的能力。

对这些产品的需求直接导致了像Alloy Women's Health(下称Alloy)和Midi这样专注更年期消费者的美妆健康初创公司的繁荣。这些公司宣称,它们正是为应对更年期女性激素紊乱的困难而创立——这同时也带来了雌激素护肤品的再度流行。

在20世纪早中期,伊丽莎白·雅顿 (Elizabeth Arden) 和赫莲娜·鲁宾斯坦 (Helena Rubinstein) 等美容品牌曾“扎堆”大力宣传一种日后销声匿迹的成分:雌激素 (Oestrogen)。1949年,雅顿为其添加了雌激素的Joie de Vivre面霜特别设计了一则广告,该广告宣称:“30岁常常是美貌的关键年龄”,并告诉所有刚步入30岁的女性,她们非常需要这款面霜提供的“丰富的天然激素”。

近万亿元“幽灵市场”,谁在抢滩6300万女性的金矿

欧盟与美国等地将雌激素归类为药物的法规终结了这股美容业的热潮。但最近,雌激素面霜卷土重来,势头强劲。

上周, Alloy公司将其于两年前推出的M4雌激素护肤系列扩展为包含精华液和眼霜的多产品线。另一健康初创公司Respin则于7月28日推出了激素远程医疗服务,以便其用户能够依靠远程医疗系统,获得解决方案,并计划在未来进入护肤领域,推出采用奢华包装的雌激素护肤品。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医疗服务的远程提供。美国远程医疗协会(ATA)将其定义为"通过电子通讯手段(如双向视频技术、电子邮件、智能电话等),在不同地点之间之间交换病人的医疗信息,从而改善对病人医疗诊断水平的先进医疗诊断体系"。世界卫生组织(WTO)则强调,远程医疗服务可利用信息技术对病人的有效信息进行传输交换,实现评估、诊疗、预防及研究功能。

如今,如Alloy等美妆健康公司正试图在远程医疗、更年期美容和护肤等领域之间打通渠道,并以此挖掘商机。

然而,并非人人都认可“更年期”与“美容”能合二为一。美国妇产科医生詹·冈特博士 (Dr. Jen Gunter)以批评奥斯卡影后格温妮丝·帕特洛的健康品牌Goop的“伪科学”主张而闻名,她在2025年2月为其通讯《The Vajenda》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对当下风行的雌激素面霜提出了质疑。她将这些产品描述为“研究严重不足”,且由于它们中大多数由与远程医疗公司合作的药房配制而成,因此缺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的监督。

她写道:“对一些互联网KOL和网红来说,女性对优质科学的需求似乎取决于什么能赚钱或者什么能让视频走红。而现在,这股‘淘金热’正是由雌激素面霜推动的。”

为回应科学上的质疑,Alloy公司表示,已在今年委托医疗机构和第三方实验室开展临床研究,以支持其主张。

03“更年期”仍是敏感词?

尽管跃跃欲试者众,但美妆品牌能否成功地将更年期与美容相结合仍然有待商榷——第一批“吃螃蟹”开拓该领域的品牌中,已有不少倒闭或不得不“重启”。

2020年代初,涌现了一批“专注于更年期消费者”的美容初创公司,如今,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成了“失败案例”:TikTok大热护肤品牌Glossier的前总裁亨利·戴维斯 (Henry Davis) 与美妆KOL史黛西·伦敦 (Stacy London) “强强联手”共同创立的更年期护肤品牌State of Menopause(更年期状态)一度引爆于TikTok,最终却于2023年黯然关闭;而宣传“以更年期消费者为核心”的护肤品牌Pause Well-Aging也在2024年关门歇业。另有一部分品牌则“改头换面”经历了重塑或大换血,如Stripes在2023年以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9万元)拍卖出售,如今仍在运营;而背靠大集团宝洁的Pepper & Wits最终更名为Kindra。

近万亿元“幽灵市场”,谁在抢滩6300万女性的金矿

“早期的更年期美容健康品牌在营销中对‘更年期’这个词的使用有点过于热情,也过于频繁了。” Alloy联合创始人兼联合首席执行官安妮·富伦维德 (Anne Fulenwider)说,她曾是世界四大时尚杂志之一,《嘉人》(Marie Claire)的主编。“我观察到,如今我的同僚们已经采取了不同的营销方式,强调积极衰老 (positive ageing),而不是把‘更年期’挂在嘴边。”

“市场上涌现了许多专注于更年期的品牌,一方面,这是件好事,因为它表明更年期一词不再被污名化,人们开始不惧于讨论这个话题,但另一方面,这或许也让消费者觉得‘好吧,难道我现在只剩下我的更年期值得被关注吗?’” 莎拉·库格曼 (Sarah Kugelman) 说道。她于2024年12月推出了针对45岁以上人群的护肤品牌All Golden。

她表示,自己在营销语言中仅“偶尔”使用“更年期”一词,但更注重于描述“健康地老化”(well ageing)和产品创新。

其他同类品牌如Jones Road、Sarah Creal Beauty和Yse Beauty则避免使用“更年期”一词,而是将自己定位为面向X世代或“熟龄肌”的品牌。正如Yse Beauty创始人莫莉·西姆斯今年早些时候在《InStyle》杂志中所言:“我不想谈论‘更年期的美容问题’——这会让人觉得我已经是当奶奶的人了。”

尽管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美容企业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相关讨论也正日益活跃。主流美妆品牌正逐步采用相关术语,并针对千禧一代的更年期前阶段展开营销:宝拉珍选(Paula’s Choice)推出一款植物雌激素弹力新生精华液 (Phytoestrogen Elasticity Renewal Serum),另一位重量级入局者是欧莱雅集团——其旗下品牌薇姿推出了“Neovadiol更年期前日间面霜” (Neovadiol Peri-Menopause Day Cream)。

毋庸置疑的是,随着越来越多明星创始人和意见领袖的加入,如今围绕更年期的偏见与污名化正在逐渐消退。

前广播记者、《如何应对更年期》(How to Menopause) 一书作者塔姆森·法德尔 (Tamsen Fadal) 说:“我当记者时,在节目上甚至从未用过‘更年期’这个词;我们从不敢谈论这个敏感的话题。”但如今,她正与她的160万粉丝“光明正大”讨论更年期,并计划推出自己的更年期美容与健康品牌。“无论如何,更年期女性正在被市场和品牌看见,她们的诉求被倾听,她们的名声被澄清,我想这总归是一件好事。”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