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国美妆资本未来押注方向,从花知晓到圣诺医药的展望

访客 2025-09-17 14:38:57 11953
中国美妆资本正在关注未来产业的变革趋势,从花知晓到圣诺医药的投资动作揭示了其战略眼光,这些资本正在关注具有潜力的新兴领域,包括美妆科技的进步、生物医药的发展等,他们押注的未来趋势包括美妆品牌的高端化、科技化、智能化发展,以及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突破,这些投资动作预示着相关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9月,中国美妆资本圈接连传来两则重磅消息:

华熙生物通过香港全资子公司斥资约1.38亿港元,认购圣诺医药9.44%股权;珀莱雅则以独家投资者身份完成对花知晓的B轮融资。华熙生物把这笔投资定义为“生命科学与医美融合”的战略落子,而珀莱雅则直指“供应链、渠道与内容赋能”。

这两笔投资,释放出两大关键信号:其一,头部资本正持续押注“前沿技术+医美”赛道(华熙→小核酸/医药);其二,头部品牌正在将“内容化、小众潮牌”纳入产业生态(珀莱雅→花知晓)。

如果把它们放到今年前9个月美妆产业资本的动向中看,可以发现中国头部美妆企业正在善用资本的力量,来完成产业结构与模式的全面升级。

于是问题来了:以珀莱雅、贝泰妮、华熙生物、橘宜集团、巨子生物、水羊股份和USHOPAL为代表的中国美妆产业资本,他们究竟在投什么?其投资逻辑与国际巨头有何异同?对未来产业格局又意味着什么?

9月两笔投资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图谱节点

2025年,中国美妆产业资本的舞台被彻底搅热。根据《FBeauty未来迹》统计,1-9月国内美妆企业共完成13笔投资/收购,已披露金额累计超过55亿元人民币,占到全行业资本流动的近六成。

中国美妆资本未来押注方向,从花知晓到圣诺医药的展望

从趋势来看,今年的产业投资呈现出三点特征:

第一,大额资金集中在少数头部项目,行业进入精选阶段。

融资/收购金额Top3项目合计近52亿元。其中,钟睒睒执掌的养生堂与杭州久视投资锦波生物(34亿元);巨子生物与孩子王联手收购丝域实业(16.5亿元);以及华熙生物对圣诺医药的1.38亿港元战略投资。

第二,技术与原料驱动明显,前沿医学/抗衰科技成为资本焦点。

“再生医学、RNA、ECM、合成生物”是今年资本最密集的下注方向。华熙生物入股圣诺医药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圣诺医药成立于2007年,2021年港股上市,至今尚无产品销售收入,2025年上半年仍处亏损状态。但其核心亮点在于专注小核酸药物(ASO、siRNA)研发,其PNP(多肽纳米颗粒)平台是亚洲首个实现皮肤、脂肪等非肝脏组织靶向递送的小核酸技术,兼具低毒性、强靶向性与规模化生产能力,具备壁垒优势。华熙生物直言,这是圣诺的核心投资价值所在。

中国美妆资本未来押注方向,从花知晓到圣诺医药的展望

在医药领域,小核酸药物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事实上,2025年多家中国美妆头部企业都在技术端加码:欧莱雅集团与纳爱斯投资未名拾光,拉芳家化投肽源生物,丸美生物追投圣至润合。资本对前沿科技的争夺战正在加速,技术成为行业新的主战场。

“两三年前,创新研发机构缺转化路径,美妆企业又缺前沿技术,现在都在一一逐渐对接上。”上述投资人告诉《FBeauty未来迹》,“这几年我接到企业最多的需求不是看新品牌,而是看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功能蛋白、功效原料创新和再生医学这几个方向,是现在最火的。”

第三,并购与股权合作增多,资本与产业形成双重联动。

同样在9月,珀莱雅投资花知晓引发行业高度关注。珀莱雅明确表示,这笔投资的目的在于“打造业务生态体系”,并看好花知晓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稳定的产品力与海外扩张潜力。

尤其是在珀莱雅“双十战略”下,出海是一个关键的增长引擎,而花知晓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北美和欧洲均已有布局,且海外营收过亿,有望成为珀莱雅品牌全球化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橘宜集团收购百植萃、USHOPAL收购法国PAYOT柏姿,都是典型的“品牌补位”。

橘宜集团自2024年起从彩妆延伸至洗护和护肤,并通过此次收购补齐功效护肤短板,目前已构建横跨彩妆、护肤、护发三大赛道的品牌矩阵,橘宜集团董事长兼CEO刘晛还表示百植萃所在的“医研结合”科学护肤赛道代表了护肤消费升级的方向。USHOPAL则通过收购柏姿,进一步拓展高端功效护肤市场,强化“新奢管理集团”的定位。

另一位产业投资人则认为:“目前也有几家头部公司在寻找品牌扩张机会,但和投研发机构的思路一致,他们对品牌的门槛也在提升,一在于是否有核心技术创新,二是品牌所定位的赛道是不是代表了未来趋势,三是创始人团队是不是具有品牌化思维和长线发展能力。”

国际对照:巨头们在2025年都投了什么?

这种趋势并非中国独有。放眼全球,国际巨头同样在用资本补短板、拓品类、押市场。

欧莱雅集团与联合利华是今年全球美妆产业资本最活跃的两大玩家:前9个月分别完成8笔和7笔投资。

中国美妆资本未来押注方向,从花知晓到圣诺医药的展望

欧莱雅的动作包括:收购英国科技护肤品牌 Medik8、美国专业美发品牌Color Wow;投资法国时装品牌Jacquemus与中东阿曼高奢香水Amouage;同时通过旗下风险投资部门布局澳洲个护品牌Uni、生成式AI广告公司Rembrand、印度护肤品牌Deconstruct、韩国小众香水Borntostandout。

中国美妆资本未来押注方向,从花知晓到圣诺医药的展望

联合利华则完成对印度DTC护肤品牌Minimalist、英国个护品牌Wild、美国男士护理Dr Squatch的收购,并投资了印度奢护品牌Ras Luxury Skincare、美国护发品牌Messy、印度环保包装企业Lucro Plastecycle 及英国青少年彩妆Indu。

中国美妆资本未来押注方向,从花知晓到圣诺医药的展望

除了以上两家美妆巨头典型案例之外,今年截至9月中旬,美国平价彩妆集团e.l.f beauty、韩国新兴美妆运营公司Goodai Global、日本高丝株式会社以及香精香料巨头奇华顿都在今年有代表性的收购和投资动作。

他们的核心逻辑梳理下来基本可以概括为三个方向:补能力短板(科学配方/技术/数字化),抢占用户入口(DTC、社媒、Z世代流量池、新兴高增长市场),搭建可放大的生态(渠道+供应链+IP/技术)。

“欧莱雅品牌收购逻辑,是在它皮肤科学、专业美发、高端美妆等重点业务框架下继续纳入‘新面孔’。”上述投资人向《FBeauty未来迹》分析道。“这其实是成熟美妆集团或者消费集团的惯用思路,不可否认当下科技已经成为美妆行业的重要引擎,但在市场端,保持新鲜感、引入新面孔仍是不变的窍门。”

对比解读:中外产业资本路径的同与异

但对比来看,中外产业资本的逻辑仍然有显著差异:

国际巨头更偏好收购成熟品牌,金额大、披露度高、直接纳入全球化扩张版图;中国产业资本则更强调战略协同与赛道下注,倾向于“战略参投”,通过技术、渠道、内容等多维度嫁接实现协同增效。

同时,国内企业在投资标的上明显偏好前沿科技。

“两三年前,研发机构缺乏转化通路,美妆企业也缺乏核心技术;如今,二者正在加速对接。合成生物、功能蛋白、功效原料创新和再生医学,已经成为最受追逐的方向。”上述投资人告诉《FBeauty未来迹》。

“另外在品牌投资方面,中国头部企业门槛也在提升:不仅看品牌是否具备核心技术创新,还要看团队是否有品牌化思维与长期发展能力。”

整体来看,中国美妆产业资本正从早期依赖内容与渠道的内循环模式,进化为以“资本+科技+内容+全球资产整合”为核心的新格局。这些投资之所以是产业“节点”,原因在于:它们标志着中国美妆从依靠数字红利的单线成长,转向资本驱动下的多维融合模式。

产业资本的密集注入,一方面抬高了行业门槛,淘汰缺乏差异化能力的中小玩家;另一方面,也给小众研发型与内容型品牌提供了新的成长跳板。而且在产业资本的带头作用下,资本机构的逻辑也越来越多地向生态协同偏移——不再只是追逐“快钱”,而是在推动产业进入质量升级的新阶段。

这既不是简单的资本热潮,也不是单一的并购风口,而是中国美妆产业结构与模式的全面重构。未来几年,一张以“科技赋能的医美线”“内容驱动的青年品牌线”“跨国渠道与资产整合线”为支撑的新地图,正在形成,并将推动中国美妆品牌走向全球市场。

这是一场门槛更高、打法更精的资本竞赛。赢家不仅是会投的公司,更是能把资本转化为产业新引擎的公司。

中国美妆资本,能否复制欧莱雅范式?

如果说前文所梳理的中国美妆投资案例,展现出国内企业在资本层面的活跃与前瞻,那么放到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来看,这些投资逻辑显示出了“投未来”的前瞻性。

纵观全球美妆产业的发展史,欧莱雅、雅诗兰黛、联合利华等跨国集团几乎都走过一条高度相似的资本路径:以并购成熟品牌为核心手段,通过渠道整合与品牌矩阵扩张来稳固其全球市场份额。

其中欧莱雅的收购路径又尤为独特,以“品牌+科技”双线收购和投资为主。除了上述品牌企业之外,欧莱雅在过去五年已经收购了4家科技类上游公司,包括2022年收购丹麦生物科技公司Lactobio(皮肤微生物组研究)、2023年收购法国生物科技公司Abolis(微生物菌种开发)少数股权,2024年收购瑞士节水科技公司Gjosa(可持续节水解决方案)等等。

可以发现,“品牌收购”单路径的优势在于风险可控、财务回报清晰,但劣势则在于创新节奏偏慢,本质在于追随消费趋势。但如果是欧莱雅式的“品牌+科技”两条腿投资,则能“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体现领先于市场的战略思维和全局视野。

对比之下,中国美妆企业在2025年的投资实践中,呈现出“科技下注+内容驱动”的鲜明特色。无论是华熙生物在医药前沿领域的持续探索,还是珀莱雅对年轻品牌与内容化营销的押注,都表明中国产业资本愿意承受更高的不确定性,用投资去撬动未来的可能性。

中国美妆资本未来押注方向,从花知晓到圣诺医药的展望

截图自华熙生物官网

这种逻辑不仅体现在项目选择上,也体现在节奏与心态上。

虽然目前中国美妆企业年营收规模刚过百亿,但在投资视野上,显然已经与国际巨头站到了同一高度,即将资本视作“乘法”和“撬棍”,用更开放的姿态去探索前沿科技和新消费场景,从而加速实现“前沿科技、品牌矩阵、海外市场”的跃迁。

这也引出了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未来十年,全球美妆产业的格局是否会因为中国美妆资本的开放而被改写?未来的世界级美妆巨头,是否可能从中国资本生态中诞生?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2025年中国美妆投资热潮,或许并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阶段性事件,而是产业力量格局深刻调整的开端。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