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与加沙的终极对决,胜负未定,未来走向引人关注
关于以色列拿下加沙的时间尚无法确定,因为最终的结果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因素,加沙地区的局势依然紧张,任何冲突都可能产生不可预测的后果,需要各方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以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最终的结果仍然悬而未决,需要继续关注局势的发展。
以色列展开了针对加沙的“基甸战车2号”行动,摧毁一切障碍,不给哈马斯留任何生路。加沙内外频繁出现哈马斯高层伤亡的消息。以色列能否迅速拿下加沙、彻底消灭哈马斯?以武止战是否可行?人质的命运和加沙问题的结局如何?
近日,以军对加沙地带北部城市加沙城进行了连续大规模空袭,建筑在炮火中倒塌,整个城市沦为废墟。据以色列媒体报道,坦克已进入加沙市中心,战斗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国防部长卡茨批准了代号为“基甸战车2”的作战计划,这是三个月前“基甸战车”行动的升级版。
以军的空袭使数百个哈马斯武装目标遭到打击,大量兵力集结在加沙地带郊外,包括五个师数万名士兵,涵盖12个旅级作战群。这使得以军参战部队总数达到14个旅,被外界视为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终极一战”。
内塔尼亚胡希望通过此次行动维护以色列的安全,并在大选前稳住右翼执政联盟。同时,这也是对西方国家可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回应。以色列决心通过“基甸战车”第二阶段行动解决加沙非军事化问题,解除哈马斯武装。
9月9日,以色列对卡塔尔多哈北部卡塔拉地区的空袭进一步表明了内塔尼亚胡的决心。这次袭击造成至少6名哈马斯成员死亡,数人受伤。袭击发生时,哈马斯领导层正在讨论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停火提案。
以色列袭击哈马斯显然对停火谈判不抱希望或有意破坏谈判。加沙城是巴勒斯坦最大、最古老的城市,也是哈马斯的行政和军事核心基地。占领加沙城意味着哈马斯将失去军事能力,同时迫使上百万人南迁,重塑加沙地带的人口与地理格局。
为了全面侵入加沙城,以色列征召了6万名预备役军人。训练重点是驾驶作战车辆、破坏建筑物及处理爆炸物的能力。这些预备役士兵将被编入5个预备旅,部分参与进攻,其他人替换驻守加沙地带占领区域的常备军士兵。
以色列在过去两年向美国等西方国家采购了大量武器装备,但因战斗损失和全球禁运,前线推进的坦克与装甲运兵车备件短缺。德国已经对以色列实施军事禁运,未来欧洲国家对以武器禁运只会加强不会放松。
根据以军方透露,“基甸战车2”的军事行动计划投入五个师的兵力进攻加沙城,首先将加沙城的人口强制迁移到其他地方,然后发起大规模地面攻势。目前约有70万巴勒斯坦平民滞留在加沙城,以色列计划与国际组织合作将民众转移至加沙南部。
以色列试图通过恶化加沙北部民众及哈马斯的生存条件,迫使其投降缴械,进而占领加沙城。以军创新了作战方式,利用无人机投掷炸药摧毁房屋。此外,以军还计划分块占领加沙地带,建立多个走廊切断哈马斯补给线,逐步推进清剿。
面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哈马斯除了发表谴责声明外没有过多回应。哈马斯同意了埃及和卡塔尔斡旋下的停火提案,释放了10名人质并交出18具遗体以换取60天休战和人道援助。然而,哈马斯处境愈加艰难,其领导层几乎全军覆没,补给线被掐断,仅剩的据点加沙城命悬一线。
哈马斯战斗力下降毋庸置疑,但以色列清剿哈马斯地道成效不佳。哈马斯靠地道存活至今,还能伏击以军装甲车。因此,清剿地道或是占领加沙城、驱逐哈马斯的最大难题。
以色列国内就战略重心存在分歧:是优先停火谈判解救人质,还是以消灭哈马斯为首要任务。内塔尼亚胡选择分步推进,未一次性宣布占领整个加沙。若占领加沙城顺利,后续扩大行动的可能性将大增。
内塔尼亚胡展开“基甸战车2”行动既是战略抉择,也是政治自救。他深陷贪腐指控和司法改革风波,急攻加沙城不仅迎合右翼选民,更转移了国内对其执政的批评。只要美以战略关系稳固,内塔尼亚胡便不在意国际批判。这场战争的真正代价是中东的进一步撕裂与数万条生命的逝去,而加沙地带的命运似乎已经到了决定性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