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央行首次出手,释放3000亿元信号缓解季末资金需求压力

访客 2025-09-23 14:00:12 5849
央行首次出手,释放3000亿元信号,缓解季末资金需求,这一举措旨在应对短期内市场资金压力,维护市场流动性稳定,此举对于金融市场和经济形势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保障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什么信号?3000亿元,央行首次出手 缓解季末资金需求。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当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40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并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3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这是央行自9月19日宣布调整这项工具的操作规则后首次进行此类操作,也是公开市场时隔8个月后再次进行14天期逆回购操作。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央行将14天期逆回购招标方式由单一价位中标改为多重价位中标,使14天期逆回购不再有统一中标利率,充分发挥机构市场化定价能力,精准匹配差异化资金需求。

同日,国债逆回购普遍上扬,其中1天期、2天期、3天期的国债逆回购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0%。交易员表示,税期扰动已基本消退,叠加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净投放,市场流动性有所改善。不过,跨季因素仍可能带来扰动,尽管资金价格回落,但整体供给水平仍不算充裕。

Wind数据显示,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8268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2800亿元、2870亿元、4185亿元、4870亿元、3543亿元;此外,周四还将有3000亿元MLF到期。

财通证券固收团队认为,当前将14天期逆回购单独改成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与MLF和买断式逆回购规则一致。短期来看,此举更多是为了呵护跨节和跨月流动性诉求;中期来看,一是强化7天期逆回购利率的唯一政策利率地位,作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的定价锚,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二是释放不满不溢的流动性调控思路,在没有大水漫灌和政策利率降息具有约束的同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该团队预计,后续14天期逆回购操作有望常规化,带动银行加权负债成本下降,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近年来,央行通常在十一和春节长假前启动14天期逆回购操作,启动时间根据节假日安排和机构需求灵活调整,以提前为机构提供跨节资金,保持流动性充裕。本次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启动时点略早于往年。

田利辉表示,操作时间略早于往年,实际占款日达17天,叠加前期3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有效缓解季末、长假前预防性资金需求,保障跨季跨节资金面平稳。此举强化了7天期逆回购利率的政策地位,是央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的精准优化,展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未来,央行将基于流动性需要灵活搭配长短操作,实现资金投放与回笼的精准平滑,为市场提供更稳定、更透明的流动性环境,彰显政策前瞻性与灵活性。

阅读
分享